本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陈仓区201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

来源:陈仓区人民政府 发布时间:2020-04-18 17:32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

根据陕西省农业农村厅、陕西省财政厅《关于印发2019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陕农计财〔2019〕69号)、

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宝鸡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9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项目计划的通知》(宝农计财〔2019〕23号)文件精神,区农业农村局制定了《陈仓区201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陈仓区201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农村局

2020年4月18日


附件:

陈仓区2019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不断增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供给能力,切实发挥科技对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提升农产品竞争力的支撑推动作用,2019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专项资金对我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进行补助,为确保政策落实和项目实施,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中央1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对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农技推广服务支撑的硬任务,以推广农业优质安全、节本增效、绿色发展技术为导向,以提高农技推广服务供给质量效率为目标,创新管理机制,优化组织方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推动农业转型提质增效、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实施原则

围绕农技推广服务方式创新、服务内容调整等新要求,聚焦农业科技助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优质绿色高效技术示范推广、重大农业技术协同推广模式构建完善等方面,提升推广服务效能,加快科技进村入户。建立全程绩效管理制度,加强任务完成情况监督和绩效考评,强化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提高项目实施成效和财政资源配置效率。

三、主要目标

全区基层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时间要超过100个工作日。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抽样满意度超过95%,农业技术推广公共服务对象抽样满意度超过70%。一批符合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质量安全、节本增效、生态环保的绿色高效技术模式实现广泛应用,确保全区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过95%。全区建立2个示范带动效果明显、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同时建立1个固定的研发基地,1个立足全区主导产业和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的产业集成技术、先进技术融合的示范基地,使其成为集示范展示、技术指导、实践训练、农民培训等多功能、综合性的农业科技示范服务平台。全区农技人员普遍应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学习交流和业务指导,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比例超过85%。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现任务安排网络化、推广服务信息化、绩效考核电子化,实现“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信息填报率达到100%。建立分级分类培训机制,全区基层农技人员接受连续7天以上的脱产业务培训和3天以上的公需课培训,培育一批知识全面、技能过硬、服务优良的基层农技推广骨干人才;围绕脱贫攻坚,培育组建3-5名热爱农业农村、业务技术精湛的农技员队伍。全区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人员在岗率超过90%。

四、主要任务

(一)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创新。严格落实中央有关规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明确农技推广目标任务,进一步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推广方式与方法创新,探索农技服务增值取酬有效路径。完善融合发展机制,发挥公益性推广机构在多元化推广体系中的枢纽作用,实现公益性推广机构与经营性服务组织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引导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发展,使其开展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农技推广,满足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二)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健全上下联动、持续稳定的全区农技人员培训长效机制,制定培训计划,强化对现有农技人员的岗位教育、知识培训及更新。完善基层农技人员分级分类培训制度,立足需求选准培训对象、优化培训内容、完善培训方式,开展能干、能讲、能写的“三能型”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加快知识更新,加强实践锻炼,使其成为指导服务的行家里手。支持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非专业和低学历人员,通过在职研修等方式进行学历提升教育。

(三)建设长期稳定的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围绕全区主导产业发展和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在全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绿色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分别宝鸡星昊农牧科技有限公司、陕西华臻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同时建立固定的研发基地1个,陈仓区旺全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立足我区主导产业发展的产业集成先进技术融合的示范基地1个,宝鸡市惠民种植专业合作社。每个示范基地每年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项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合作社、园区10个。示范基地统一竖立“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标明基地位置、基地类型、示范内容、示范规模、指导专家、实施单位等信息。示范基地要制定技术示范实施方案,与区农技中心签订示范协议,建立示范档案,将开展农技推广、培训观摩照片、示范推广总结等报区农技中心存档,区农业农村局根据年度任务和指标组织专家进行考核验收。

四)加快优质绿色高效技术示范推广。结合生产实际、主导产业发展和农业技术需求,围绕我区优质粮食、设施蔬果等产业,遴选推介年度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全面推广符合资源节约、增产增效、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等要求的优质高效生产技术模式,组建技术指导团队,形成当地技术操作规范,依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等开展示范推广,组织农技人员开展指导服务,促进技术快速进村入户到田。

1.主导产业:根据我区现有产业发展现状和布局以及发展潜力,按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优质粮食(小麦、玉米)、设施蔬果等主导产业为主要示范作物。

2.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小麦:以小偃22、西农979、西农828、铜麦6号、西农928、长旱58等品种为主推品种;以小麦“四改”为主推技术,大力推广小麦绿色高产集成技术,严把每一个技术指标和技术措施应用,提高技术标准实施水平。

玉米:以郑单958、浚单20、正大12、陕单609、强盛9号为主推品种,大力推广玉米“一增三改一防”密植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增加密度、改土、改品种、改生产方式和绿色防控技术,实现高产高效。

设施蔬果:黄瓜(鑫越917、寒星)、西红柿(圣美、美粉宝石、普罗旺斯)、圣女果(甜贝贝)西瓜(2K、玲珑王)、甜瓜(羊角蜜锦玉)、草莓(章姬)、茄子(布利塔)、乳瓜(翠迪)、韭菜(独根红)、水蜜桃(北京7号、黄金蜜1号、春雪、锦绣蜜桃、华玉、井田、油蟠19、油蟠7-7等为主推品种。以设施内温、湿度环境调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及水肥一体化节灌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为主推技术,大力推广蔬果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提高产量和质量。

(五)选聘技术指导员。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相对稳定的原则,从区镇两级一线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151名技术指导员(其中粮食种植技术指导员104名、畜牧养殖技术指导员29名、果树种植技术指导员18名),每名技术指导员对口联系1-2个村,负责7个科技示范主体的技术指导服务,每个科技示范主体带动周边10个农户。技术指导员在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时间100个工作日以上。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观摩交流等方式,对科技示范主体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指导,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对选定的技术指导员档案记录相关工作信息、工作情况,期终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为不合格的予以解聘,补助费不予发放,并全区通报。

(六)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立足农技推广补助项目任务要求和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完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机制,遴选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遵纪守法,明礼诚信,能力较强、乐于助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种养能手等作为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各镇、街重点选择3一5个村集中连片遴选科技示范主体,分年度轮换培养,全区遴选1027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其中粮食种植户728户、果树种植户126户、畜牧养殖户173户),户主长期在外打工或户主年龄超过65岁不宜遴选为科技示范主体,辐射带动周边农户10270户。由镇农业综合服务站公布遴选条件和遴选程序,由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委员会择优推荐并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区农技中心审定,并予以确认。农技人员在农业生产的重要时节和关键环节,对示范主体开展不少于20次的手把手、面对面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

(七)加强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加强中国农技推广APP建设,开展农情采集、信息咨询、互动交流、技术普及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其在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覆盖面和使用率,全面提升服务效能。全区每位技术指导员都要安装中国农技推广APP,登录自己的账号不少于100次,并且在中国农技推广APP发布我的日志、我的农情信息各20条以上,为广大农民提供精准及时的指导服务。全区基层农技人员培训、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员指导服务、示范主体培育等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实施等情况将进行线上动态展示和绩效考评管理。

五、实施步骤

项目实施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1.筹备阶段(2020年3月16日至2020年4月17日)。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制定项目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明确各单位分工及职责、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主体、示范基地进行调查摸底,开展宣传发动,确定各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确定技术指导员、示范地基、筛选、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项目实施阶段(2020年4月18日至2020年8月20日)。全面启动项目实施,遴选科技示范主体、组建专家指导团队,对确定的技术指导员进行分专业集中技术培训,进村入户对示范主体开展技术培训、田间指导服务和兑现物化补贴等,审核和上报信息系统数据,对项目进行跟踪督导检查 。

3.检查考核阶段(2020年8月21日至2020年8月30日)。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自下而上向区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书面总结报告,查缺补漏,自查整改,总结经验。区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和绩效考核,并形成项目自评报告和验收总结报告,迎接省市上级的检查验收。

六、补助内容

2019年项目补助资金80.0万元。其中:农业部分68.0万元,畜牧部分12.0万元。

(一)农业生产资金补助68.0万元。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17.36万元。主要用于区镇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补助和交通费等补助;技术指导员全年进村入户时间不少于100天,期终进行工作考评后,分等次进行补助,124名技术指导员每人年平均1400元,补助资金17.36万元。

2.绩效奖励4.96万元。主要用于完成全区农技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124名技术指导员每人年平均400元,补助资金4.96万元。

3.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补助11.284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所需的种子、肥料、农药等农用物资物化补助,每户补助130元,868户共计补助资金11.284万元。

4.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补助20.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种、新技术过程中购买种子(苗)、肥料、农药、新农资等物资以及组织展示活动等补助。每个基地补助5.0万元,4个农业示范基地共计补助资金20.0万元。

5.聘请技术专家补助3.6万元。主要用于聘请大专院校技术专家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指导服务费等。聘请专家6名,其中农技专家3名、园艺专家1名、畜牧专家1名、果树专家1名,聘请专家服务总天数全年不少于18次,每名专家全年指导不少于3次。聘请6名专家共计补助资金3.6万元。

6.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补助3.0万元。主要用于制作农技人员上岗证(胸牌)、建立竞争上岗、责任推广、绩效考评、知识更新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开展工作检查考评过程中的项目资料印刷费、技术资料印刷费、档案装订等费。

7.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7.796万元。主要用于召开农技人员技术培训会、项目推进会、总结会、农技推广网络建设管理(3G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农业科技网络书屋费、电脑、打印机维护费、光纤费等)、农业技术人员参加中省市组织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等所需的费用。

(二)畜牧生产资金补助12.0万元(由区农业农村局畜牧股负责组织实施及考核管理)。

1.畜牧技术推广补助3.78万元。主要用于畜牧区级科技指导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服务补助和交通费等补助,补助资金3.78万元,科技指导全年进村入户时间不少于100天,共聘用畜牧技术指导员27人,其中5人包抓5个畜牧示范基地,另外22人每人包抓7个示范户,包抓场点159户,期末考评后分等次进行补助,每人年平均1400元。

2.绩效奖励1.08万元。资金用途主要用于技术指导员完成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牧技术推广任务的绩效奖励。27名指导员年平均400元。

3.畜牧示范户补助2.002万元。主要用于畜牧示范户使用疫苗、消毒药品、口罩等防疫物资补助,每户补助130元,实施154户。

4.畜牧示范基地建设补助5.138万元。①实施点位。为了充分发挥优良品种在畜牧业生产的主导作用,提高畜牧业产出效益,解决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产品优质等问题,经考察,在新街、慕仪、贾村三个镇选定5个畜禽养殖(场)户实施该项目,其中新街镇2个场,分别为新街镇庙川村李晓波养鸡场(法人电话:15891208656)和新街镇东沟门村徐斌养鸡场(法人电话:18791871278);慕仪镇2个场,分别为慕仪镇洞坡村五组王金平养猪场(法人电话:18729754231)和慕仪镇五星村张强利养猪场(法人电话:13636750434);贾村镇1个场,为贾村镇杜家凹容广新养猪场(法人电话:13196342287)。通过项目实施,扩大畜牧良种良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覆盖面,辐射带动周围养殖群众提高畜禽良种在畜牧业生产中的增产增效认知水平。②补贴标准。每个畜禽养殖场补贴1.0276万元,5个养殖场共计补贴5.138万元。③建设内容。建设主要对畜禽养殖场购买的畜禽优良品种实施部分补贴,具体为养猪场购买良种畜数量不少于10头(只),每头(只)补贴1000元,合计1.0万元;家禽养殖场购买良种禽苗数量不少于4000羽,每羽禽苗补贴2.5元,合计1.0万元;其余资金用于购买消毒药品、防疫物资等。

七、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由区政府主管副区长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主管局长任副组长,各项目有关镇街主管领导、各技术指导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农技中心),区农技中心主任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

2.优化实施方式。由区农业农村局统揽,区农技中心牵头,其他各类农技推广机构协同实施,共同实施好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项目实施有关单位及各镇街要根据区上的统一安排部署,立足自身职能,全力抓好项目的宣传和实施工作,认真扎实完成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工作任务。

3.强化资金监管。切实加强项目及资金监管,对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主体、示范基地等按照项目要求和实施内容给予适当补助。专款专用,统筹项目资源和技术力量,实现技术力量、项目资金的优势集成,形成工作合力。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督导检查,局科教股、计财股等相关股室要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严防截留或挪用。

4.加强绩效评估。根据目标任务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细则,成立区项目考评领导小组,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成效、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服务对象满意度、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实效等为主要考核标准,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加强任务进展情况调度、工作监督和绩效考评,建立健全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全区151名技术指导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和绩效奖励挂钩,充分调动每位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5.做好宣传总结。各单位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要加强总结宣传,充分挖掘项目组织实施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新成果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先进事迹,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模式,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等方式和网络、报纸、电视等渠道进行宣传推介,为补助项目组织实施和农技推广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环境。项目完成后要自下而上做好总结,迎接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上级检查验收。


各镇(街)技术指导员、示范主体分配表

单位

农业科技

示范主体

(户)

镇街

技术指导员

(名)

区级

技术指导员

(名)

技术指导员

合计(名)

备注

东关办

301

3

区农技中心36名、虢镇畜牧兽医站4名,共,40名

43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273户、畜牧养殖户28户

虢镇办

7

1


1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7户

千渭办

21

1

虢镇畜牧兽医站2名

3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7户、畜牧养殖户14户

阳平镇

77

3

区农经站8名

11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77户

周原镇

91

3

区种子工作站10名

13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84户、畜牧养殖户7户

慕仪镇

175

3

区畜牧站16名、区质检站6名,共22名

25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56户、畜牧养殖户119户

贾村镇

98

2

区农机推广中心12名

14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98户

县功镇

77

2

区农机监理站9名

11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77户

新街镇

7

1


1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7户

香泉镇

7

1


1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7户

赤沙镇

7

1


1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7户

坪头镇

21

1

区农宣中心2名

3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21户

拓石镇

7

1


1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7户

凤阁岭镇

126

2

区桑果站16名

18

示范主体为果树种植户126户

新街镇庙川村李晓波养鸡场

区良种繁育站1名

1

郝锁红

新街镇东沟门村徐斌养鸡场

区良种繁育站1名

1

董赛利

慕仪镇洞坡村五组王金平养猪场

区良种繁育站1名

1

张海云

慕仪镇五星村张强利养猪场

区畜牧站1名

1

王红英

贾村镇杜家凹容广新养猪场

区良种繁育站1名

1

翟亚刚

合计

1027

25

126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