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站支持IPv6
长者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示公告

关于《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公示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2-09-02 14:18

按照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2年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宝农计财发〔2022〕28号)、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宝鸡市2022年农技体系改革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宝农发〔2022〕165号)文件精神,区农业农村局制定了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现将实施内容及资金用途予以公示,公示期2022年9月2日至2022年9月8日,公示期间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公示联系电话:0917-6231313

附件:陈仓区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农村局

2021年8月31日

附件:

陈仓区2022年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

根据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宝鸡市2022年农技体系改革建设补助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宝农发〔2022〕165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工作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紧密围绕乡村振兴这一主题,守好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安全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两条底线”,突出星级创建、基地建设、运行管理、信息服务“四推进”,聚焦技术推广、服务效能、队伍能力、主体培育“四提升”,统筹做好组织领导、改革创新、绩效考核工作,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为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我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二、主要任务

(一)推进机构星级创建。围绕服务效能、服务质量、服务成效“三提升”,采取定目标、定内容、定指标三项举措,大力开展星级农技推广机构和星级服务示范县创建。力争80%的局属农技推广机构达到四星级创建标准;20%的局属机构达到五星级创建标准。用1-2年时间,力争局属农技推广机构全部达到四星级服务标准水平,争创全国星级服务示范县。

(二)推进项目运行管理。严格落实补助项目“1统1主N协同”的实施方式,由区农业农村局统揽,区农技中心牵头,负责项目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其他各农技推广机构协同参与,共同做好农技体系建设补助项目。通过加强工作协同,建立三级联动、责任明确、注重实效的运行管理机制。

(三)推进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服务。发挥信息化服务高效便捷、覆盖面广的优势,丰富数据信息,强化服务功能。进一步提高其在农技人员和农业生产经营者的覆盖面和使用率。提高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在生产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组织中的认知度。通过APP、微信群、QQ群、直播平台等,在线进行问题解答、咨询指导、互动交流、技术普及,及时准确通过信息平台线上展示项目实施全过程。及时准确填报“农技推广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填报率达100%。全区农技人员、示范主体注册使用中国农技推广APP要达到100%。每位技术指导员要在中国农技推广APP平台上报进村入户开展指导服务我的日志100天次以上,我的农情信息20条以上,提问量、回答量、评论量、点赞量人均不少于2条。全区农技推广工作动态、文件材料、示范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员指导服务、示范主体培育等将进行线上动态展示和绩效考评管理。    

(四)推进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按照“推广机构试验田、农技人员练兵场、高素质农民加油站”要求,建设集技术推广、培训指导和科普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示范展示基地。在全区建立粮菜果畜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分别是宝鸡市陈仓区万亩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宝鸡市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陈仓区盈盛种植专业合作社、宝鸡市陈仓区天赋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王小强养鸡场;每个示范基地引进新品种、新技术3项以上,辐射带动周边合作社、园区3-4个。基地要按照“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样式,统一树立标牌。每个示范基地要制定实施方案,签订示范协议,建立示范档案,将开展农技推广、培训观摩照片、示范总结等报项目实施单位存档,区农业农村局根据年度任务和指标组织专家进行考核验收。

全区建立长期稳定粮菜果畜农业科技示范基地4个,面积1170亩,鸡存栏5000羽。其中慕仪镇第三村陈仓区万亩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面积810亩;周原镇西刘村宝鸡市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面积50亩(塑料大棚32座50亩);周原镇第一村盈盛种植专业合作社,面积310亩;坪头镇庙沟村宝鸡市陈仓区天赋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王小强养鸡场,鸡存栏5000羽。

1.宝鸡市陈仓区万亩田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实施小麦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把好小麦播种质量关。集成推广“优质良种、高质量播种、测土施肥、节水灌溉、病虫草综合防控、全程机械化”技术模式。

①引进小麦新品种3个(伟隆169 300亩,西农857 300亩,稷麦336 210亩),面积810亩。②示范小麦宽幅播种技术面积810亩。③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10亩,每亩用配方肥70公斤。④示范微喷灌技术面积340亩。每亩追施水溶肥15公斤,每亩用水30m3。⑤示范小麦化学除草技术面积810亩。每亩用30克/升甲基二磺隆悬浮剂30毫升、85% 2甲4氯异辛酯乳油20毫升十50克/升双氟磺草胺悬浮剂20毫升。⑥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面积810亩。每亩用戊唑醇等杀菌剂10-15g、联本·噻虫螓等杀虫剂25-30g、高钾型等水溶性植物营养剂50-100g、芸苔素内酯等调节剂10ml等。

2.宝鸡市陈仓区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

通过示范蔬果新优品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提升蔬果品质产量。

①引进蔬果新品种11个(其中:黄瓜新品种德瑞特,1棚2亩;西红柿新品种圣美,1棚2亩;乳瓜新品种惠寻,1棚2亩;尖椒新品种黄荣F1,1棚2亩;线椒新品种加长二金条(F1)黑线椒,1棚2亩;草莓新品种红玉、章姬11棚18亩;叶菜新品种香菜、菠菜、小青菜、茼蒿10棚9亩。甜瓜新品种金香玉、银香玉,6棚9亩)。塑料大棚32座50亩。②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塑料大棚32座50亩。每亩用丰喜复合肥等肥料200kg。③示范绿色防控黄蓝板诱杀技术塑料大棚32座50亩。每亩用黄蓝板100张。

3.陈仓区盈盛种植专业合作社

通过引进品种建设葡萄新优品种示范园,配套建设水肥一体化及避雨栽培设施,进一步提升果园抗御雨涝灾害能力,持续提升果品质量和产业效益。

①引进示范推广阳光玫瑰葡萄新品种1个,面积10亩。

②示范推广葡萄避雨栽培(竹板拱棚)技术300亩。③示范推广沃土养根技术300亩。④示范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310亩。

4.宝鸡市陈仓区天赋蛋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王小强养鸡场

全面实施良种蛋鸡引进推广技术等。

①引进购买商品代海兰灰良种蛋鸡数量5000羽(只)。②购买消毒药品、防疫物资。

(五)提升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结合生产实际、主导产业发展和农业技术需求,围绕我区粮油、蔬菜、果树、畜牧、水产等产业,构建“专家+农技人员+示范基地+示范主体+辐射带动户”链条推广服务模式。围绕“十四五”稳产保供和绿色农业发展,重点抓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粮油作物、旱作农业节水等绿色高质高效技术,开展外来入侵生物普查及防治,切实做好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建立完善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路径,构建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技术推广格局。遴选推介符合资源节约、增产增效、生态环保、质量安全等要求的优质绿色高效技术模式,通过主推技术推介,组建主推技术指导团队,落实技术示范任务,开展观摩培训活动等,确保主推技术落地,确保全区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

1.主导产业:根据我区现有产业发展现状和布局,按因地制宜的原则确定粮油、蔬菜、果树、畜牧、水产养殖为主导产业。

2.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小麦:以西农226、西农20、伟隆169、西农511、西农165等品种为主推品种;大力推广小麦种子包衣或药剂拌种、测土配方施肥、宽幅/匀播高效播种、“一喷三防”等技术,严把每一个技术指标和技术措施应用,提高技术标准实施水平。

油菜:以秦优7号、秦优8号、秦优10号、秦优19和甘杂1号等为主推品种;大力推广油菜适时适墒精播、配方施肥、菜油兼用”等技术,提高油菜产量和效益。

玉米:以郑单958、浚单20、正大12、陕单609、陕单650、宝单8号、秦农14等为主推品种;大力推广玉米免耕(深松)精量播种、测土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化控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实现高产高效。

大豆:以秦豆8号、秦豆10号、宝豆6号、中黄13、陕豆125号、齐黄34、秦豆13号等为主推品种;大力推广大豆适墒精播、合理密植、配方施肥、防衰控旺、化学除草、病虫害防控等技术,提高大豆产能。

设施蔬果:以德瑞特(黄瓜)、圣美、佳美、普罗旺斯、欧盾、凯萨(大番茄)、千禧、粉贝贝、粉提、粉珠3号(樱桃番茄)、法例特、冬霸F1(西葫芦)、惠寻(乳瓜)、黄荣F1(尖椒)、红玉、越秀、章姬(草莓)、金香玉、银香玉(甜瓜)、美都、8424(西瓜)、贝贝南瓜(南瓜)等为主推品种;大力推广蔬果育苗、低温危害预防、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提高蔬果产量和质量。

苹果:以富士、玉华早富、秦冠等为主推品种;大力推广苹果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果园“灯、板、带”绿色防控等技术,不断提高果园标准化生产管理水平,持续提升苹果质量效益。

葡萄:早熟品种以推广寒香蜜、夏黑、红巴拉多为主;中熟品种以推广巨玫瑰、巨峰、户太8号为主;晚熟品种以推广阳光玫瑰、魏可、克瑞森为主。大力推广葡萄高效栽培、避雨栽培推广技术,提高葡萄产量。

猪:以良种三元仔猪为主推品种;推广规模化生猪绿色养殖和疫病净化技术。做好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动物疫病净化和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养殖效益。

鱼:以鲤鱼、草鱼、鲫鱼等主推品种;因地制宜推广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用药减量、养殖池塘标准化改造等技术,增强水产品生产能力。

(六)提升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服务能力。按照农技员培训的“陕西模式”,开展能干、能讲、能写的“三能型”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培训,全年培训农技人员174名,将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打造成“一懂两爱”、高效服务乡村振兴的骨干力量。支持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中非专业和低学历人员,通过在职研修等方式进行学历提升教育。强化指导服务业绩考评激励,明确农技人员的服务区域、服务内容和服务要求,完善以工作实绩和服务对象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评价机制,对长期扎根一线、作出突出贡献的农技人员,在职称评聘、评先评优、绩效激励等方面予以倾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相对稳定的原则,从区镇两级一线农技人员中择优选聘174名技术指导员,每名技术指导员对口联系1-2个村,负责2个科技示范主体的技术指导服务。技术指导员在一线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时间100个工作日以上。采取集中培训、分户指导、观摩交流等方式,对科技示范主体进行新品种、新技术应用指导,提高其学习接受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对选定的技术指导员档案记录相关工作信息、工作情况,期终进行综合考核。考核为不合格的予以解聘,补助费不予发放,并全区通报。

(七)提升农业科技示范主体培育。结合全区产业发展和技术推广需要,科学确定年度主体培育数量。完善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遴选和考核激励机制。完善农技人员对口指导服务制度,严把遴选条件,主体培育向“控数量、提质量、强带动”转变,遴选示范作用好、辐射带动强的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种养大户、乡土专家作为示范主体。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和自愿的原则,各镇、街重点选择1一2个村集中连片遴选科技示范主体,分年度轮换培养,全区遴选348个农业科技示范主体,户主长期在外打工或户主年龄超过65岁不宜遴选为科技示范主体。由镇农办公布遴选条件和遴选程序,由农户自愿申请,村民委员会择优推荐并张榜公示7天,无异议后,报项目实施单位审定,并予以确认。组织基层农技人员在农业生产的重要关键环节,对示范主体开展不少于3次的手把手、面对面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将示范主体打造成主推技术应用传播的主力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八)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构建“一主多元”推广体系和“一性三化”服务机制,推动全区农技推广体系高效率运行、高效能服务、高质量发展。同时,整合项目资源,围绕粮食稳产保供,落实种植业节水核心示范区1个,面积0.7万亩,示范推广面积2.2万亩。全区每名技术指导员人均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达到100日次、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5%以上,群众满意度达到95%,构建效能绩效评价长效工作机制,发挥科技项目优势,全面提升农技推广服务效能。

三、实施步骤

项目实施大体分三个阶段进行。

1.筹备阶段(2022年8月18日至2022年8月28日)。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制定项目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对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主体、示范基地进行调查摸底,开展宣传发动,确定各产业主导品种、主推技术,确定技术指导员、示范地基、推介发布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2.项目实施阶段(2022年8月29日至2023年1月10日)。 全面启动项目实施,遴选科技示范主体、组建专家指导团队,对确定的技术指导员进行分专业集中技术培训,进村入户对示范主体开展技术培训、田间指导服务和兑现物化补贴等,对项目进行跟踪督导检查。并做好“中国农技推广信息平台、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和填报工作。

3.检查考核阶段(2023年1月11日至2023年1月20日)。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自下而上向区项目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报书面总结报告,查缺补漏,自查整改,总结经验。区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单位进行检查验收和绩效考核,并形成项目自评报告和验收总结报告,迎接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上级的考核验收。

四、补助内容

2022年项目补助资金75.0万元。

1.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34.8万元。主要用于区镇技术指导员进村入户开展技术指导服务补助和交通费等补助;技术指导员全年进村入户时间不少于100天,期终进行工作考评后,分等次进行补助,174名技术指导员每人年平均2000元,补助资金34.8万元。

2.绩效奖励6.96万元。主要用于完成全区农技推广重大任务的绩效奖励。174名技术指导员每人年平均400元,补助资金6.96万元。

3.农业科技示范主体补助6.96万元。主要用于农业科技示范主体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所需的种子、肥料、农药、鱼药、兽药等农用物资物化补助,每户补助200元,348户共计补助资金6.96万元。

4.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补助12.0万元。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补助12.0万元。主要用于示范基地采用新品种、新技术过程中购买种子(苗)、肥料、农(兽)药、新农资等物资以及组织展示活动等补助。每个基地补助3.0万元,4个农业示范基地共计补助资金12.0万元。

粮食基地:①引进小麦新品种3个(伟隆169 300亩,西农857 300亩,稷麦336 210亩),面积810亩。每亩用种13公斤,每公斤补助1元,每亩补助13元,合计10530元。②示范小麦宽幅播种技术面积810亩。每亩机耕费40元,每亩补助5元,合计4050元。③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10亩,每亩补助5元,合计4050元。④示范微喷灌技术面积340亩。每亩补助6元,合计2040元。⑤示范小麦化学除草技术面积810亩。每亩补助6元,合计4860元。⑥示范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面积810亩。每亩补助5元,合计4050元。⑦统一模式制作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2米×3米)补助420元。

蔬菜基地:①引进蔬果新品种11个,塑料大棚32座50亩。每亩补助454元,合计22700元;②示范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塑料大棚32座50亩。每亩用丰喜复合肥等肥料200kg。每亩补助80元,合计4000元;③示范绿色防控黄蓝板诱杀技术塑料大棚32座50亩。每亩用黄蓝板100张,每亩补助60元,合计3000元。④统一模式制作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2米×3米)补助300元。

果业基地:①示范引进葡萄新品种1个(阳光玫瑰),每亩80株,面积10亩。每株补助20元,合计16000元。②示范推广葡萄避雨栽培(竹板拱棚)技术300亩,每亩补助20元,合计6000元。③示范推广沃土养根技术300亩,每亩补助20元,合计6000元。④示范推广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集成技术310亩。⑤统一模式制作农业科技示范葡萄基地标牌(2米×3米)补助2000元。

畜牧基地:①引进购买商品代海兰灰良种蛋鸡数量5000羽(只)以上(含5000羽),每羽(只)补助5.0元,共25000元。②购买84消毒液、次氯酸钠、戊二醛、百毒杀、季铵盐、过硫酸氢钾、疫苗、注射器等消毒药品、防疫物资若干,共3000元。③统一模式制作农业科技示范基地标牌(2米×3米)补助2000元。

5.聘请技术专家补助3.6万元。主要用于聘请大专院校技术专家的差旅费、交通费、专家指导服务费等。聘请专家6名,其中农技专家1名、园艺专家1名、植保专家1名、土肥专家1名、畜牧专家1名、果树专家1名,聘请专家服务总天数全年不少于18次,每名专家全年指导不少于3次。聘请专家每名6000元,6名专家共计补助资金3.6万元。

6.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星级创建补助4.5万元。主要用于星级创建条件建设、示范基地、资料管理、星级考核评定、授牌等创建费用。8家农技推广机构每家0.5万元。剩余资金用于星级考核评定、授牌等。

7.技术资料印刷、制度建设及工作考评等管理补助2.0万元。主要用于制作农技人员上岗证(胸牌)、建立竞争上岗、责任推广、绩效考评、知识更新等相关管理制度和开展工作检查考评过程中的项目资料印刷费、技术资料印刷费、档案装订费等。

8.农业技术人员能力建设补助4.18万元。主要用于召开农技人员技术培训会、项目推进会、总结会、农技推广网络建设管理(3G技术等现代化手段电脑、打印机维护费、光纤费等)、农业技术人员参加中省市组织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等所需的费用。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由区农业农村局局长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分管局长、区农技中心主任任副组长,局属各技术指导单位负责人、各项目有关镇街主管领导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实施和组织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农技中心),区农技中心主任任办公室主任,负责办公室日常管理工作。

2.明确责任分工。各项目实施单位,要全程做好本单位体系建设项目实施工作和星级创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安排专人负责,做好工作调度,资料收集,信息上报、期终考评等工作。项目期终后,将项目资料报区农技中心建档。各单位要形成合力,认真扎实实施,确保整体项目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3.强化资金监管。切实加强项目及资金监管,对专家、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主体、示范基地等按照项目要求和实施内容给予适当补助。星级创建项目资金对各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予以切块拨付。各单位要确保专款专用,实现项目资金优势集成。项目领导小组对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全程跟踪督导检查,局科教股、综合计划股、政秘股等相关股室要切实加强对项目资金使用与监督管理,严防截留或挪用。

4.强化绩效考核。根据目标任务和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细则,成立区项目考评领导小组,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成效、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服务对象满意度、支撑主导产业发展实效等为主要考核标准,组织开展项目绩效评价,加强任务进展情况调度、工作监督和绩效考评,建立健全以结果为导向的激励约束机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全区174名技术指导员农业技术推广服务补助和绩效奖励挂钩,充分调动每位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积极性,确保项目实施效果。

5.做好宣传总结。各单位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要加强总结宣传,充分挖掘项目组织实施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大力宣传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新成果和农业技术人员的先进事迹,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模式,通过现场观摩、典型交流等方式和网络、报纸、电视等渠道进行推介宣传,大力总结宣传农技推广体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保障农业生产中涌现的典型人物和做法等,全方位展示农技推广体系良好形象和作用发挥情况。组织开展“寻找全国最美农技员”、“互联网+农技推广”服务之星遴选推介等活动,发掘宣传一批爱岗敬业、勇于担当、业绩突出的典型人物,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支持农技推广工作的良好氛围。项目完成后要自下而上做好总结,迎接省农业农村厅、市农业农村局上级检查验收。


各镇(街)技术指导员、示范主体分配表

单位

科技

示范主体

(户)

镇街

技术指导员

(名)

区级

技术指导员

(名)

合计

(名)

备注

东关办

77

3

区农技中心34人

区水产站1人

38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74户

水产养殖户3户

虢镇办

2

1

1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2户

千渭办

8

1

虢镇畜牧兽医站3人

4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2户、畜牧养殖户6户

阳平镇

51

4

区水产站3人、区农经站9人

区农机校5人、区农宣中心4人

25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44户

水产养殖户7户

周原镇

78

4

区畜牧站14人、区繁育站4人

区农安中心9人、区农业执法大队8人

39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40户、

畜牧养殖户38户

慕仪镇

60

4

区农机中心17人、区种子站9人

30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60户

贾村镇

5

2

区水产站1人

3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4户

水产养殖户1户

县功镇

15

2

区水产站1人、区农经站1人

   区农机中心1人、区桑果站2人

区畜牧站1人

8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8户

水产养殖户1户、果树种植户4户、畜牧养殖户2户

新街镇

8

2

区农技中心2人

4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8户

香泉镇

2

1

1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2户

赤沙镇

2

1

1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2户

坪头镇

2

1

1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2户

拓石镇

2

1

1

示范主体为粮食种植户2户

凤阁岭镇

36

2

区桑果站16名

18

示范主体为果树种植户36户

合  计

348

29

145

174

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