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访单位:区文旅局
访谈嘉宾:区文旅局党组书记、局长齐智雄
主持人:请谈一下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的“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嘉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物工作做了多次批示和指示,为我们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是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新时代文物工作之新,是在强调全面贯彻法律方针政策的基础上提出的更高标准和任务,是通过制度设计,更加筑牢文物安全的堡垒。文物工作只有围绕好主线,处理好关系,才能落实好要求。才能“聚焦文物保护的重点难点问题”,找准文物事业改革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主持人:请谈一下新时代下如何做好文物保护工作?
嘉宾:一是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必须把保护放在第一位,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旅游开发、经济发展的关系,筑牢文物安全底线;加强古代遗址的有效保护,有重点地进行系统考古发掘;不仅严格保护文物本体,还要严格保护与文物相伴生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生态,努力将文物的全部价值和历史信息完完整整、原汁原味留传给子孙后代。二是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必须正确处理历史与当代、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既要在城乡建设中坚守文明之重,又要在时代发展中开创文化之新;要加强文物价值研究,系统阐释中华文明的时代新义与当代价值,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更好发挥文物资源以史育人、以文化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势作用。三是做好新时代文物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提升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强化考古知识和研究成果的公众普及;广泛搭建文物领域跨界合作平台,促进文物+教育、文物+科技、文物+创意、文物+旅游,赋能高质量发展;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吸引更多人加入文物保护研究利用的行列,提高人民群众参与感、认同感、获得感。
主持人:请谈一下我区文物资源情况是怎样的?
嘉宾:陈仓区文物资源丰富,是文物大区,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319处,其中全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重点文保单位8处、区级重点文保单位122处、一般不可移动文物点187处。
主持人:请谈一下当前我区开展文物保护工作主要有哪些做法?
嘉宾:一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调整了陈仓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完善了区人民政府、镇(街道)、村委会三级田野文物保护组织体系和保护区域,层层签订了“文物保护责任书”,明确职责、夯实责任。区政府下发了《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强主城区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陈仓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安全管护责任清单》,《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及文物保护所在村委会、单位的管护责任,夯实田野文物保护的基础。二是全区319处文物保护单位,聘请了128名群众文物保护员负责看护、巡查工作。三是将文物保护规划纳入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实现文物保护和城乡发展同规划,积极开展基本建设项目实施前的文物前置审批工作。四是将文物保护专项资金纳入地方政府财政预算,落实了地方文物保护资金投入。五是加强与发改、国土、公安、消防、城建、宗教等相关部门的协作,在建设项目立项、办理土地手续、打击文物犯罪、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等方面积极配合,按照成员单位职责要求,履行各自的责任和任务。六是建立健全了全区132处区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制度,各镇(街)对辖区内的文物保护单位设立了文物安全直接责任人公告公示牌,使文物安全责任进一步得到落实。七是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进展。在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陈仓区博物馆对外开放,以《陈仓记忆》为主题的文物陈列展厅于2020年5.18博物馆日对外开放。2017年9月,东关街道办事处西秦村村史馆被陕西省文物局命名“西秦大队社区博物馆”,为全省首批社区博物馆。
主持人:请介绍一下我区文物保护机构情况设置情况。
嘉宾:2019年,根据《宝鸡市陈仓区机构改革方案》,组建区文化和旅游局,作为区政府工作部门,加挂区文物局牌子。区文物局于2020年5月设立了文物股,承担文物行政日常管理等工作,工作人员2名;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现有人员5人,承担文物行政执法、打击文物犯罪、田野文物巡查等工作;区博物馆编制7人,承担馆藏文物的安全管理和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等工作。
主持人:请谈一下文物工作“放管服”政策执行情况。
嘉宾:2018年以来,根据区编办的文件要求,认真梳理区级文物行政审批及备案服务事项清单,积极承接省、市文物管理部门的文物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按要求缩短行政审批时间。2019年5月已向区行政审批局划转了11项行政审批事项,目前已移交到陈仓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主持人:请谈一下文物资源盘活及价值推广?
嘉宾:一是盘活陈仓区馆藏文物,设立展厅对外开放。精选陈仓区代表性文物343件,其中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20件、三级文物87件、一般文物212件、标本15件。截止2021年底接待区内外参观人员5万余人次,充分展示了陈仓悠久的历史文化,发挥了宣传教育基地的良好社会效应。二是完成《陈仓记忆》一书的编排、印刷工作。三是积极参与文物外出交流活动,打造陈仓文化窗口。为了宣传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通过举办展览,提高博物馆藏品利用率,充分加强馆际间合作交流。区博物馆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秦始皇陵博物院、山东省博物馆、贵州省博物馆等7个国内外博物馆举办文物陈列展览活动,展出文物76件,通过文物外展,促进了文化交流与合作,扩大了对外影响,提高了陈仓区的知名度,收到了良好宣传效应和社会效应,实现了让文物活起来。
主持人:请谈一下近年来开展了哪些文物保护项目?
嘉宾:一是加强文保单位保护修缮方案的编制。邀请省遗产研究院对省保单位南昌宫进行了详细勘察,编制了保护维修方案,目前已审核通过了《南昌宫保护修缮工程》方案,已向省文物局申请了维修资金。二是积极申报陕西省文物事业“十四五”重点拟实施项目。将南昌宫保护修缮工程、寿峰寺消防安全工程、寿峰寺壁画保护修复工程、宝鸡西秦大队社区博物馆新馆建设等5个项目向市文物局上报为陕西省文物事业“十四五”重点拟实施项目。三是积极申报省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防项目。2020年9月向省、市文物局申报了国保单位桥镇遗址安防工程建设项目和省保单位寿峰寺三防(消防、安防、防雷)工程建设项目立项报告。桥镇遗址安防工程和寿峰寺防雷工程已获省文物局立项批准,目前工程技术方案编制已经完成,等待省文物局批准。
主持人:请谈一下文物保护工作存在问题和面临的困难?
嘉宾:一是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我区田野文物极为分散,数量多、地域跨度大、且点多面广,一些文物古建年久失修,长时间处在自然风雨之中,安全令人堪忧。如寿峰寺、峰泉山、蛟龙寺等文物古建筑。二是文物保护执法巡查队伍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区文物保护力量相对较为薄弱,虽然设置有文化市场执法队伍,但文物执法人员不足,巡查力度不够。三是文保经费投入相对不足。近年来我区虽然每年都将文物保护专项经费列入了财政预算,但全区文物点众多,古建维修、文物隐患排查及抢救性维修都需要大量经费投入,预算经费与文物工作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四是文物资源利用需进一步加强。我们文物部门对文物的研究工作还不够深入,对文物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价值挖掘不够,还未能充分发挥文物资源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服务民生等方面的作用。
主持人:请谈一下今后针对我区文物保护实际情况有何打算?
嘉宾:一是扎实落实省、市文物工作文件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全市文物保护大会要求,扎实做好新时代文物保护工作,不断提升文物保护工作的能力,确保陈仓区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二是进一步加强田野文物保护力度。加强田野文物检查和巡查力度,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不定期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开展联合检查,及时对检查情况进行通报,确保田野文物安全。积极配合区公安分局搞好联合专项行动,开展打击文物犯罪工作,震慑违法犯罪分子,不断树立良好的守法氛围。三是加强对文物古建及博物馆的消防安全检查。继续开展文物建筑和博物馆的消防安全检查和督查,联合区消防大队对全区重点文物古建单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对文物古建存在的消防安全问题及时督促管理使用单位予以解决,确保文物古建及博物馆的消防安全。四是继续搞好文物保护法律法规宣传活动。组织实施好每年的5.18“博物馆日”和6.13“文化遗产日”宣传活动,采取多种宣传形式,精心策划,深入重点镇(街)、村组和社区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陕西省文物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文物保护知识,宣传陈仓区的历史文化遗产,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五是完善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为了健全文物保护单位的相关基础工作,完善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档案。今年下半年全面启动对全区60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统一制作和安装保护标志碑和界桩工作,目前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