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街道太公庙村因姜太公磻溪垂钓后跨渭水在此教民稼穑,施行仁风,事后百姓建庙纪念太公而得名,全村10个村民小组,1010户4010人口,村党总支下设11个党支部208名党员,主导产业为大棚蔬菜种植。先后荣获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省级示范村、卫生村、乡村治理示范村;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美丽乡村示范村、乡村建设示范村和首批市级“四美”红旗村党组织等荣誉。
近年来,村党总支紧紧围绕“党建强村、产业兴村、环境靓村、和谐安村”的发展思路,以“四美”红旗村、“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厚植组织优势,培育产业集群,推动村集体经济“提标倍增”,赋能乡村振兴加速度。
坚持党建引领,厚植发展动能。为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集体经济发展中的组织优势,村党总支采取“四抓两提升”举措,一抓阵地建设,规范建设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党建文化长廊、党建文化广场、新时代智慧化党史村史馆等党员教育矩阵,夯实党建基础;二抓管理机制,创新“党建+微网格+敲门办+N”工作机制,落实“五办”为民办事服务制度,实施“周一例会+任务清单”制,实现工作闭环管理;三抓组织生活,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和党员教育“五色”管理等制度,强化党员教育管理;四抓队伍建设,开展党员干部“红色党性、绿色致富、橙色预警”三色课堂,培根铸魂强党性,“引、教、带”培育5名村级后备干部。通过四抓成效,进一步提升党组织作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重要支撑的战斗力、进一步提升太公庙村经济社会高质量的党建引领力。
培育多元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依托30余年蔬菜种植基础和101名职业农民人才的优势,巧借城郊融合发展区位优势,紧扣蔬菜主导产业链,做足“菜”文章,通过土地流转、成立合作社、盘活闲置资产等举措,积极探索“村党组织+股份经济合作社+主导产业示范+多元产业聚集”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先后投资1700余万元建设创业就业综合楼、蔬菜交易批发市场、农产品保鲜冷库、绿康蔬菜产业园。2023年投资1200万元建设太公庙智慧农业产业园,建设日光温室14座,大跨度温室10座,实现了日常蔬菜管理智能化一键操作,水源热泵供热制冷系统让棚内温度四季如春,蔬菜产业走向了智慧化、高端化。高品质蔬菜的四季供应,在满足市民需求基础上,也成为城市近郊产学研、采摘观光新基地,辐射带动周边群众生产扩面提质增效,实现村集体经济与村民增收双丰收。2023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0万元,计划2027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00万元。
反哺村庄建设,打造“四美”标杆。村两委坚持将村集体经济反哺村庄建设、惠民实事等村域事业发展。邀请专家设计编制太公庙村15年规划,投资360万元,围绕路气水电网,完善基础设施;投资280万元,绿化美化亮化村庄,利用闲余夹角修建休闲广场10处,在各小组脏乱差的地带改建成小花坛10个,全域整治环境卫生,制定《太公庙村环境卫生整治实施细则》,实行积分制,奖惩分明,倒逼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涵养文明新风,实现了村庄内外三季有花、四季常绿、人文和谐的乡村新面貌,被授予全市首批“四美”红旗村党组织。
下一步,太公庙村将持续坚持党建引领,按照“一村一品求发展,太公蔬菜树样板”的目标,结合村情发展现状和区位优势,以设施蔬菜为主导,按照“一心三轴四片区”规划,新建一批高标准设施蔬菜大棚,引进优良品种和更加先进的技术,努力成为宝鸡市近郊“菜篮子基地”和“产学研”一体化示范基地,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