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区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和来宝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全区上下以实干实绩较好完成了区四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和7.2%。
这一年,我们固优势、促转型,工业强区蓄势扩能。深入实施重点产业链提升三年行动,中车时代提质扩能新基地、大窑饮品智能工厂、青啤优活天然矿泉水等产业链项目建成投产,拓展以大庄里抽水蓄能、大唐贾村光伏发电等项目为主的新能源产业链,五群九链承载力、延展力、带动力显著增强。金峰高压电气开关等30个工业重点项目和群力高性能继电器等16个工业技改项目全部完成年度建设任务,中小微企业科技孵化产业园等32个项目投产达效,陈仓工业园区成功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涌现强劲动能。深入开展联企帮扶活动,为企业协调解决困难问题106个,向博磊化机等18户企业提供应急转贷资金服务6678万元。宝阳新金属等12户工业企业升规入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23户,科技型中小企业75户,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户,瞪羚企业2户,优质企业培育成效显著。
这一年,我们抓机遇、建项目,有效投资拓量提质。以深化高质量项目推进年活动为抓手,深入落实“四个一批”“四看四比”等动态管理机制,全力为高质量项目高效率推进保驾护航。149个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05.1亿元,聚和重卡车桥智能车间等120个项目建成投产,我区代表全市迎接全省重点项目现场观摩。全省投资体量和装机规模最大的大庄里抽水蓄能电站开工建设,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迈出新步伐。北过境和钓磻高速正式启动,关环高速加快建设,内联外畅、高效便捷的高速路网加速形成。蟠龙塬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主体封顶,东关、县功等12个镇街电网建设改造工程全部完工,S104蟠龙大道至县功焦峪沟段、X247新民至坪头公路提升改造全面完成。建立“周进市、月赴省”常态化对接机制,以工作主动赢得项目先机,全年累计争取中省资金22.8亿元。多元开展以商招商、链式招商、拜促招商,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7.3亿元,苏陕电气电子航空科技园等一批大项目落地实施。
这一年,我们扩需求、挖潜力,消费市场持续升温。成功举办九龙山生态马拉松赛、青岛啤酒音乐美食季等文旅商体活动,承办国际酒展会等大型活动16场次,会展经济持续释放“强磁力”。扎实开展“稳增长促消费”系列活动,全面推进消费品以旧换新。区镇村三级电商销售体系初步形成,全年累计销售额1.2亿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5户。一汽大众、比亚迪等4个汽车4S店建成运营。奥莱小镇盛大开园,入驻宝鸡首店21家,成为全市品质消费新热点。九龙山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大水川入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后备库。西秦村、庙川村入围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单位推荐名录。“长安出发 遇见陈仓”等系列旅游推介活动引流超过300万人次,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大幅提升。社火脸谱亮相中国-突尼斯建交60周年招待会等国际活动,陈仓非遗再次走出国门。我区成功创建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群众文化获得感不断提升。
这一年,我们强统筹、重更新,城市品质蝶变跃升。虢镇火车站广场全新亮相,车站体育公园建成开放。港务大道荣军医院至毛退渠段改造提升建设完成,一标段征迁工作进入收尾阶段,二标段建设顺利推进。科技九路、十一路等4条道路建成投用,新增红绿灯9处,新建公共停车场11个、停车位2368个,城市脉络更加通畅。城区3个防洪排涝管网建设项目全部完工,东、西闸口等3处铁路涵洞泵站改造升级,城市韧性进一步增强。实施十大类37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三边一口”整治工作综合排名五区第一。育才苑东片区等三大片区改造有序推进,佳苑小区等3个老旧小区改造按期完工,虢镇、千渭片区121个老旧小区燃气管网改造升级,城市更新驶入快车道。
这一年,我们兴产业、优环境,巩固衔接深入推进。巩固衔接考核实现三连优。整合1.35亿元实施衔接资金项目140个。“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稳步提升,控辍保学成果持续巩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户,实施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35处。严格落实耕地保护与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年播种粮食61.8万亩,产量18万吨以上。首个无人农场夏收盛况被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中央媒体报道。周原镇油坊村上榜全国冬油菜旱地轮作模式高产典型案例,亩产全国第四、全省第一。区农资供应联盟入选全国农业综合服务商典型案例。全省农机报废更新补贴现场推进会在我区召开。以设施蔬菜、露地菜、食用菌等为重点,实施国家蔬菜产业集群、国家蔬菜产业强镇等产业化项目,全年蔬菜面积达到10.8万亩,产量达到25万吨。改造低质低效椒果园5355亩,建设柴胡种源基地4000亩,建成苹果示范园4个,实现产业质效提升。绿丰源蔬果专业合作社入选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基地。“宝鸡柴胡”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健全“千万工程”建设推进机制,6个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通过验收,数量全市第一。我区“千万工程”经验做法在全省现场会上交流。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荣获“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区”称号。
这一年,我们勇创新、蓄动能,发展活力更加强劲。在全市率先与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合作,为76户科技型企业提供贷款服务4.1亿元,金融活水有效滋润科创沃土。优化“税务管家”服务,多端联动“税务+”,惠税政策实现精准滴灌。深入实施“亩均论英雄”综合改革,青岛啤酒入选全市亩均效益领跑者名单。全面推进省级婚俗改革试点,深化巩固“35456”婚俗改革陈仓模式,婚育新风尚不断提升,离婚率明显下降。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全年办理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2103件,我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工作站“小切口”改革工作被推荐列入全省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三年行动计划,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升级。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基础设施项目和宝鸡港务区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项目进展顺利,宝鸡港全年发运国际班列231列,位列全国第19位。千河镇整体移交陈仓区,体制机制改革落地见效。
这一年,我们强治理、重保护,生态优势日益凸显。持续巩固秦岭“五乱”整治成果,“空天地网一体化”监测监管体系不断完善。深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虢镇、清溪大桥段渭河滩区生态治理工程建成投用,金陵河(陈仓段)幸福河湖建设顺利完工,群众身边的清水绿岸明显增多。从严从实从细推进第三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开展大气污染治理专项攻坚行动,推进建筑工地、城市道路、城乡裸露地面、工业企业、物料堆场“五尘共治”,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78天,同比增加36天,改善幅度全市第一。落实落细河湖长制,加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158个入河排污口完成整治,香泉河流域治理项目基本完工,西山片区农村污水治理项目调试运行。东关、坪头等10镇集中式规范化饮用水源地建设项目全面建成。通关河凤阁岭段防洪治理工程全面完工,渭河堤防加固及生态治理有序推进,全力筑牢群众身边的“幸福安全堤”。
这一年,我们办实事、惠民生,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全面落实普惠性社会救助政策,累计发放民生保障资金1.58亿元。持续深化“家门口就业”“四市促就业”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建成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全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00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3.96万人,就业工作稳居全市第一方阵。健全完善“一老一小”服务体系,陈仓养护院顺利封顶,新增2个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和2个普惠性托育机构。集体经济补助城乡居保实现镇级全覆盖,经验做法受到人社部调研肯定。陈仓医院高压氧治疗中心建成投用,3个卫生院达到“优质服务基层行”国家级标准。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天悦、实验幼儿园和茗苑小学教学楼相继建成投用,新增普惠性学位1520个。中高考成绩稳中有进,陈仓学子斩获全市中考前两名。
这一年,我们防风险、守底线,社会大局和谐稳定。以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为主线,聚焦道路交通、消防、燃气等重点领域,夯实全链条安全监管责任。建立信访矛盾纠纷源头治理三色预警机制,动态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61件,化解成功率99.32%,涉稳问题就地化解率100%。积极推行信访工作法治化“1155N”陈仓模式,依法侦办3名典型缠访闹访人员,信访总量和人次分别同比下降23.49%、31.21%,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电信网络诈骗发案、财损实现双下降,连续两年获得平安陕西建设平安区称号,被授予“平安铜鼎”,全区社会治安大局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