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受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宝鸡市陈仓区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9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提请区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并请区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全区财税部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新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区委的总体部署和工作要求,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大力提升服务水平,以增强财政支撑保障能力为中心,按照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财政预算,全面加强财政收支预算管理,全力支持脱贫攻坚、污染防治,持续深化财税改革,防范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促进了全区经济社会平稳发展,预算执行情况较好。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情况
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8925万元,较上年同口径增长8%,占调整收入预算38859万元的100.2%。
分收入结构完成情况:税收收入34686万元,其中:增值税20279万元、营业税37万元、企业所得税3745万元、个人所得税665万元、资源税475万元、房产税1883万元、印花税1333万元、城镇土地使用税2592万元、土地增值税63万元、车船税279万元、耕地占用税1321万元、契税2014万元。非税收入4239万元,其中:专项收入2304万元、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89万元、罚没收入1050万元、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796万元。
分征收部门完成情况:税务部门完成20060万元,较上年增加5657万元、增长39.3%;财政部门完成3017万元,较上年减少1227万元、下降28.9%;高新财政体制调库收入15848万元,较上年增加2270万元、增长16.7%。
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批准的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为142189万元。年内,由于上级专款增加46132万元、新增政府一般债券等财力性收入增加安排本级支出15779万元,全年支出预算调整为204100万元。
2018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实际完成204100万元,比上年增加22300万元,增长12.3%,完成调整预算数204100万元的100%。各支出项目完成情况: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28569万元,较上年增加7463万元、增长35.4%(主要是兑现人员工资待遇调标政策,本科目支出增加);
——国防支出87万元,较上年增加37万元、增长74%(主要是民兵预备役经费、人防工程建设等上级专款增加,增加本科目支出);
——公共安全支出541万元,较上年减少3380万元、下降86.2%(法院检察院经费上划市级统管后支出在市级列支,使本年该科目支出下降较多);
——教育支出53301万元,较上年增加2071万元、增长4%;
——科学技术支出796万元,较上年增加592万元、增长290.2%(主要是支持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投入增加,拉升本科目增长较快);
——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1247万元,较上年减少420万元、下降25.2%;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8599万元,较上年增加5091万元、增长15.2%;
——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7930万元,较上年增加4704万元、增长35.6%;
——节能环保支出7182万元,较上年增加52万元、增长0.7%;
——城乡社区支出6245万元,较上年减少3489万元、下降35.8%;
——农林水支出31244万元,较上年增加439万元、增长1.4%;
——交通运输支出373万元,较上年增加153万元、增长69.5%;
——资源勘探信息等支出733万元,较上年减少189万元、下降20.5%;
——商业服务业等支出302万元,较上年增加41万元、增长15.7%;
——国土资源气象等支出56万元,较上年减少576万元、下降91.1%(上级专款减少,使本科目下降较多);
——住房保障支出15879万元,较上年增加9274万元、增长140.4%(安居工程上级专款支出本年改列在区级,拉高本科目支出增幅);
——粮油物资储备支出89万元,上年该科目未列支出;
——债务付息支出919万元,较上年增加514万元、增长126.9%;
——债务发行费用支出8万元,上年该科目未列支出。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年初上级通知的专款在执行中增加较多,使预算实际执行数与年初预算数不能同口径比较,这里只对上下年执行数进行比较。
3.收支决算情况
根据初步决算情况,2018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计220391万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8925万元,上级补助收入158533万元(返还性收入3312万元、一般转移支付收入76446万元、专项转移支付收入78775万元),债券转贷收入8024万元,上年结余2479万元,调入其他资金12430万元;支出总计220391万元,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4100万元,上解上级支出9431万元,置换一般债券还本支出224万元,安排预算稳定调节基金4766万元,调出资金1870万元。收支相抵,实现当年收支平衡。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政府性基金收入。2018年政府性基金本级收入196万元,全部为污水处理费收入。
2.政府性基金支出。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4444万元,其中:本级支出1993万元、上级专款支出2451万元。
3.政府性基金结余。根据初步决算情况,2018年政府性基金收入总计6281万元,其中:本级收入196万元,上级补助收入2727万元,调入资金1870万元,上年结余1488万元;政府性基金支出总计4814万元,其中:基金支出4444万元,专项债券还本支出370万元。年终结余1467万元(全部为上级专款),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三)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1.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018年全区完成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7132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771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418万元。
2.社会保险基金支出。社会保险基金支出33238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0718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2520万元。
3.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当年结余3894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6996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超支3102万元。滚存结余45336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4482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滚存结余535万元。
(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是对国有资本收益作出支出安排的收支预算。因我区国有资本收益规模非常小,我们将国有资本经费预算纳入一般公共预算进行编制,2018年没有单独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五)政府债务情况
1.债务限额
2018年市上批准下达我区政府债务限额84766万元,其中:一般债务限额72914万元、专项债务限额11852万元。
2.新增债券及安排使用情况
当年新增地方政府债券8024万元,其中:置换存量债务一般债券224万元;新增一般债券7800万元,全部用于2018年脱贫攻坚项目支出。
3.政府债务余额
按债务限额管理统计口径,2018年初政府债务余额64623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54933万元、专项债务余额9690万元(不含政策性挂账等表外债务,下同)。2018年新增政府一般债券7800万元、当年偿还3913万元,2018年末我区政府债务余额68510万元(其中:一般债务余额59190万元、专项债务余额9320万元),均在市上批准的政府债务限额以内。
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全区财政收支正在核实清理,上级补助结算对账尚在进行,最终决算与本次报告的数据将会存在差异,待决算最终确定后,再专题向人大常委会报告。
(六)存量资金盘活使用情况
2018年共计盘活财政存量资金9007万元,其中:区级部门832万元、财政专户8175万元,统筹安排用于基本民生项目配套和区级重点项目建设780万元,其中:区级部门445万元、财政专户335万元。其余盘活资金全部调入预算,安排用于同类区级重点项目支出。
(七)2018年财政主要工作
今年以来,财税部门认真落实区三届人大二次会议决议,紧紧围绕全年收支任务,积极组织各项财政收入,不断增强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优化支出结构,在努力实现“三保”目标的同时,积极筹集资金,全力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为我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保障。
1.强化征管措施,狠抓收入提质量。一是协税护税精细化水平提高。充分发挥协税护税平台作用,加强与税务、人行等部门间的联系和配合,定期对市区两级确定的93户重点税源企业实施纳税情况监控评价,及时掌握企业经营和纳税变化情况,分析制定应对措施;二是收入征管精准化程度提升。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扩围征收政策全面实施,新增税源的摸底调查、纳税评估全面、规范;税收“数字征管”平台构建初步成型,税收直征网点进驻土地证办证、不动产交易场所,我区范围内市级代征的车船税通过高新体制调库按月划缴我区。行政事业性收费分项目、按单位全部纳入省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系统征管,实现电子化征缴管理,票据源头管理、票款核查同步经常,资金缴库方便及时。2018年全区地方财政收入较2017年实现同口径增长8%;三是争取资金工作成效明显。抢抓宝鸡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新枢纽的历史机遇,密切关注积极财政政策动向,找准与我区发展的结合点,加大信息收集,做好政策宣传,积极支持配合区级相关部门策划包装项目,做深做细项目申报资料,提高争取资金的针对性和成功率。同时,坚持做好财政项目库网络申报系统日常维护和信息更新,提早分解落实任务,加大通报考核力度,兑现激励奖惩政策,为全区争取上级资金工作提供保障。据统计,全年共争取中省资金21.5亿元,较上年增加1.1亿元、增长5%。
2.落实优惠政策,培育财源打基础。一是积极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严格按照《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免征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积极落实降低制造业增值税税负政策、小微企业一揽子税收优惠政策、高新技术企业优惠政策,12户驻区国企“三供一业”剥离移交工作加力推进,推动企业降本增效。2018年,为奥瑞金、吉利汽车等企业集中退还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收1400多万元,为区内企业发展壮大、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二是加大特色产业园区的建设投入,夯实经济增长基础。将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青啤工业园作为新增财源重点加以培育,不断加大对园区建设的投入,提高园区产业承载能力,提升园区税收增长潜力,园区对财政收入的贡献逐年加大。全年投入5000多万元,支持青啤汉斯宝鸡公司实施扩能技改、九龙山旅游基础设施配套、科技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促进园区经济发展壮大。据统计,2018年青啤工业园税收区级贡献较上年增长24%;三是扶持特色和新型产业发展,培植壮大可持续财源。充分利用上级专项资金和区级产业发展资金,全力扶持机器人智能制造、阳平铁路物流基地等新兴特色产业和文化旅游、石墨烯材料、互联网+等新型产业发展,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着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支柱产业多元化。
3.优化支出结构,保障民生促和谐。一是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进一步压缩“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千方百计筹集资金,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顺序,依次保障各类刚性支出需要。年内在保证财供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各项社会事业正常运转的基础上,落实了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工资福利调标政策,及时拨付了国有林场、城管下划单位等机构改革人员工资及正常运转经费;二是支持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不断加大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着力构建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财政保障长效机制。安排资金1460万元,实施多项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速推进。规范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民生工程,加强义务教育补助经费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及时拨付城乡义务教育保障经费3568万元,提高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完善扶困助学机制,落实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资金1588万元,保障全区12174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安排资金4664万元,落实营养改善计划及各项免费教育政策。筹措资金1849万元,继续实施薄弱校改造和校舍维修项目;三是提高社会保障和稳就业水平。拨付资金4958万元,足额落实并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标准,人均每月分别提高42元和44元。拨付资金10545万元,在保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及时兑现的基础上,每人每月增加财政补助23元。投入2539万元,落实职业技能培训、退役士兵就业创业培训和小额担保贷款等财政扶持就业政策;拨付资金7180万元,全面落实国家基本药物以奖代补、县级公立医院改革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补助资金,基本公卫财政补助标准从上年人均50元提高到55元。筹集资金116万元,落实居民基本医疗财政补助提标政策,我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财政补助标准由年人均470元提高到500元。据统计,2018年我区民生支出达到173243万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5%,比上年增加18021万元、增长11.6%。
4.整合统筹财力,着眼大局保重点。一是牢固树立底线思维防范债务风险。年初,配合省市审计部门对全区政府隐性债务进行了检查审计,全面摸清核实全区各类政府性债务底数,制定了化解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实施方案。建立政府性债务全口径、涵盖所有单位的政府性债务在线监控平台,进一步加强政府债务管理,确保监管全覆盖、无死角。二是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多渠道筹措拨付扶贫专项资金7601万元,全年扶贫领域财政资金投入达到40754万元,财政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得到有效发挥。制定《财政支持脱贫攻坚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完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办法》,建立资金文件传递台账,将涉贫资金全部纳入国家扶贫动态监控系统全程监管,推行资金分类报账制、支出进度周报制、动态督促督办制、问题整改销号制等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了扶贫资金使用安全高效;三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支持污染防治。紧紧围绕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多方调度资金,强化对污染防治工作的资金保障。全年区级财政投入污染防治的资金达到2960万元,较2017年1795万元增加1165万元、增长65%,有力推进了全区铁腕治霾、“散乱污”企业整治等环保重点工作有序有力有效开展。
5.深化财政改革,建章立制强规范。一是深入推进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制定了《宝鸡市陈仓区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管理办法》、《宝鸡市陈仓区部门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考核办法》,督促各预算单位按照统一标准做好预决算信息公开工作。在区政府网站开设“区级财政预决算及三公经费公开”专栏,将区政府预决算信息和预算单位部门预决算信息按时集中统一公开,方便社会公众查询监督。二是加强财政内控建设工作。编制完成《财政内部控制制度汇编》,修订完善了以1项基本规范、8项全局性专项业务控制管理制度、15项股室单位内部控制操作规程为主要内容的内控制度体系,与区委目标责任考核100分共同搭建成区财政局“双百分”考核制度体系。三是全面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印发了《关于加强财政资金安全管理的通知》,明确各预算单位资金安全监管职责,完善内部制约监督机制,规范资金存放拨付程序,强化人员培训和监督检查,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6.聚焦改革目标,固本强基问绩效。一是强化会计基础管理。通过在全区开展会计人员信息采集、举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业务培训、村级干部支农惠农政策培训和财经法规专题辅导等形式,为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全面实施后,实现对政策效果、资金使用效益与部门履职绩效的监督评价打好会计核算基础;二是推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有序开展。按照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原则,率先在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中推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定完善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监督检查、报账实施、公告公示等一系列制度,逐步推行“谁管项目,谁负责绩效”的工作机制;三是积极开展财政专项资金督查和绩效评价。持续做好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每月对各镇街扶贫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开展全面督查,确保扶贫资金使用合规高效。在全区19个预算单位中,集中开展重点领域专项资金绩效评价,增强预算单位“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的预算执行主体责任意识,促使其从“要我有绩效”向“我要有绩效”转变。
二、2019年财政预算安排草案
(一)财政收支形势
收入方面,受宏观经济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家降税减费政策加力提效,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正在推进等因素影响,全区财政经济形势依然严峻,财政收入增长基础仍不稳固。支出方面,财政支出刚性增长趋势不减,精准脱贫进入关键阶段,污染防治不断提标扩面,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任务依然艰巨,乡村振兴及新一轮改善民生政策对财政投入提出更高要求。这些因素的交织影响,将会使我区2019年财政收支矛盾愈加尖锐,“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
(二)预算安排草案
根据区委和上级财政部门要求,结合财政工作面临的新形势,2019年预算编制和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紧紧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力提效培植财源,确保财政收入增长;调整优化财政资源配置,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依法科学理财,提升公共服务质量,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一般公共预算。按照上述指导思想,根据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支出需要,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期目标37500万元,其中:税收收入34350万元,非税收入3150万元。
需要说明的是,2019年受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取消、专项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从2018年收入完成数中剔除部分税种集中汇算清缴一次性收入2356万元、罚没收入600万元、专项收入592万元后,经常性收入基数为35377万元。据测算,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
根据《预算法》要求和我区实际,2019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按照“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的原则和“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保重点”的次序,根据中省专款告知数和本级支出测算数,安排174566万元(其中:上级专款45271万元,本级支出129295万元),其中本级支出较上年预算增加19695万元,增长18%。主要支出项目安排情况是:一般公共服务22193万元,国防支出60万元,公共安全320万元,教育41858万元,科学技术39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748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36904万元,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13768万元,节能环保4890万元,城乡社区事务604万元,农林水事务33731万元,交通运输993万元,资源勘探等事务1314万元,商业服务业等支出100万元,住房保障支出5793万元,粮油物资储备支出135万元,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支出116万元,债务还本付息支出7500万元,预备费3500万元。
2.政府性基金预算。2019年,全区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期目标206万元,全部为污水处理费收入。全区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安排588万元(其中:上级专款支出101万元,本级支出487万元),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1万元,城乡社区支出200万元,专项债务付息支出287万元。
3.社会保险基金预算。2019年,全区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收入4329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19511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收入23782万元;社会保险基金预算支出35413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12104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出23309万元。
4.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因我区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规模非常小,2019年继续将国有资本经营收支纳入一般公共预算进行编制,不单独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
(三)确保完成2019年预算任务的主要措施
1. 多管齐下抓财源,确保财政收入持续平稳增长。一是认真落实区政府《关于大力培植财源增强财政实力的实施意见》,加大招商引资、优化营商环境、科技创新、园区建设等投入力度,着力培育涵养税源企业;二是积极落实国家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全面完成驻区国企“三供一业”剥离移交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三是依法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税源监控,推进综合治税平台建设,防范税收流失;四是毫不放松抓好非税收入财政征缴工作,积极应对非税收入征管职责划转改革,确保移交税务部门后,非税收入信息系统稳定运行,全程无缝衔接;五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精准扶贫各项措施,全力支持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八大扶贫举措”,促进产业扶贫提质、生态扶贫提效、保障扶贫提标、社会扶贫提量,促进扶贫经济发展。六是完善收入征管激励约束办法,健全税收保障机制,用好涉税信息共享平台,进一步调动各级各部门抓征管、促增收的积极性。
2.精准发力争资金,支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围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做好文章,倾力争取上级财政均衡性转移支付增量资金,缓解财政压力;二是紧紧抓住国家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上级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污染防治和生态建设、制造业技术创新和军民融合等重点领域专项资金投入,弥补我区发展短板;三是在财政承受能力许可的情况下,适度申请地方政府新增债券资金,及时归还到期政府债券本金。积极申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为区级重点项目建设筹集资金,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四是严格预算约束,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加大资金整合、盘活力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作用;五是统筹调度资金,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次序,竭力保障人员工资及时足额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保证机构改革及各项公共事业顺利推进,维护全区大局稳定;六是突出重点需求,优先保障基本民生领域配套资金支出,织密扎牢民生保障网,着力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3.驰而不息促改革,助推科学理财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围绕建立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体系目标,将绩效理念和方法深度嵌入财政管理的全过程,将绩效管理范围覆盖到所有财政资金,加快制度建设,完善管理流程,提高单位预算绩效主体责任意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最大限度提高财政资金效益;二是加大全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培训力度,使其尽快掌握政府会计制度改革政策和衔接实践处理方法,确保2019年政府会计制度改革顺利实施,为完整反映政府资产负债“家底”、编制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奠定基础;三是全面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核实摸底工作,定期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初步建立国有资产报告制度。加快推进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建设,积极做好联网专线接入、网络安全设备配备、信息查询权限设置等工作,主动配合区人大依法实时在线监督预算管理与执行,着力打造“阳光财政”。四是严格执行政府债务限额管理,积极稳妥化解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稳步推进债务预算纳入人大预算监督范围,实现举债、用债、化债的过程透明化,进一步强化政府债务管理。五是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在保证信息公开及时性、完整性、真实性的基础上,着力做好预决算公开管理保密审查、舆情管理和信息上报工作,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全面规范。六是深化简政放权,实行政府收费项目清单制动态管理和电子化征缴改革,简化政府采购流程。创新监管方式,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快政府采购监督从“程序导向型”向“结果导向型”转变,规范代理记账机构资格管理,加大年度审查力度,深入推进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
各位代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使命呼唤新作为。2019年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按照区委的战略部署,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本次大会决议,强化责任担当,积极主动作为,扎实做好各项工作,为推动富强美丽新城区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