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区司法局关于2024年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的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 2025-03-12 16:18:23
来源:区生态环境分局

按照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宝环委[2024]1号)要求,区司法局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实法治保障。现将履职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法治宣传教育,营造环保法治氛围

(一)突出重点对象普法,引领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聚焦大众群体“关键重头”,根据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农村留守人群、社区流动人口等群体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妇女 法律护航”等专项普法活动,消除普法盲点。紧盯青少年“关键源头”,突出加强中小学生法治教育,选派多名优秀律师组成普法讲师团,以“法治护航 成长无忧”为主题,通过“你点单,我上菜”的模式,“量身定做”专属课件,为贾村中学、慕仪小学等8所中小学提供“普法上门服务”,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校园安全等问题做出专题讲座、专题解读,赠送《青少年法律知识问答》读本6000余册,受到广大师生好评。开展“关爱明天·普法先行”“红领巾法学院”等活动126余场次,通过校园普法征文、手抄报展评、微视频拍摄等形式引领广大青少年知法懂法、崇法向善。

(二)突出培育亮点,厚植基层法治文化根基

一是着力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开展“一月一主题”法治宣传活动,组织开展以“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为主题的第三十个法治宣传月暨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系列宣传活动;以“美好生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月活动;举办以“建设法治陈仓 护航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周末法治广场法治惠民演出宣传活动,群众反响良好。一年来,累计开展环保知识法律“九进”宣传活动86场次,发放法治宣传资料及宣传品3.5万余份。二是持续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投资2万元,打造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推动园区公共法律服务“一站式”功能健全完善。按照建设规划,以市法宣中心为中心,持续对周边各法治示范点进行深度充实融合。先后投资20万元,在法治文化园入口处制作安装《陈仓区法治地图》1幅;在法治示范广场及国家安全观公园增设行政法规、党内法规、国家安全观及环保知识宣传区4处;在法治示范学校打造法景交融宣传区角2处,着力加强法治校园文化建设。在法宣中心周边安装铁艺景观小品3处,营造园区浓厚法治文化氛围。截至目前,集法治示范公园(陈仓区法治文化广场、国家安全观公园)、法治文化街区(大众路)、法治示范小区(天悦A区)、法治示范校园(天悦小学)、法治示范村(大众村)、法治示范单位(千渭街道办)为一体的全方位、全要素法治文化阵地逐步成熟,法治文化集群效应日益凸显。三是着力加强基层普法示范点创建。进一步加强基层法治文化示范点创建,组织申报位于区检察院的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晋升省级“首批”法治宣传教育基地。选取区劳动监察中心、天悦小学、新街镇新街村、阳平镇东风村4个点位,投资15.8万元打造基层普法示范点4个。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建设法治文化广场26个,“1+N”法治文化阵地集群逐步完善。

(三)突出提质增效,健全基层普法依法治理体系

一是深入推进“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组织全区200余名“法律明白人”骨干开展业务培训,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在参与基层环保知识普法宣传、矛盾纠纷化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二是扎实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工作。指导慕仪镇齐西村做好全国民主法治村申报创建前期工作,指导阳平社区、东关西秦村等相关村(社区)做好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申报创建前期工作。结合全区“四美红旗村”创建工作,对全区现有的30个未创建各级民主法治示范村进行督促指导。目前全区建成“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省级3个,市级30个,区级147个。三是推进融媒体普法,扩大覆盖面。截至目前,法治陈仓微信公众号累计发送各类法律法规及环保领域普法信息516条,开设《以案释法》专栏,每周选取一起典型案例,以案普法,讲解法律知识,以学习相关典型案例的形式,提高群众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法治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继续规范《法治陈仓》电视栏目运行机制,制作青少年维权、环保知识法治宣传等系列专题节目12期,充分运用好融媒体普法。 

二、严格规范执法监督,保障环保法律实施

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的通知》,开展涉及国旗管理、罚款事项、不平等对待企业、全面禁止销售、燃放烟花爆竹、出租汽车驾驶员户籍或居住证限制、老旧小区改造增设电梯有关内容的行政规范性文件专项清理6次,全面有序清理各类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行政规范性文件,清除制约优化营商环境制度机制性障碍,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扫清了改革制度障碍,有力维护了法治统一和政令畅通。对《宝鸡市推动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文件的征求意见建议及时进行了回复。年内未收到需要备案审查的区政府及各部门涉及生态环境保护的行政规范性文件。

三、强化法律服务供给,助力环保工作开展

(一)优化环保法律服务。近年来,为实现以法治力量守护绿水青山,我区律师、公证行业在加强律师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紧盯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以代理公益诉讼案件为主要抓手,集中力量攻克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助力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补齐水污染治理法治短板,促进建设水生态恢复工程,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全区律师事务所和法律服务所的法律工作者们,凭借深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为环保法律普及活动提供专业的讲解,向社会公众更有效地传播生态环境法律法规知识,提高公众的环保法律意识;为全区企业提供精准的法律咨询服务,帮助企业了解并遵守环保法律法规,避免环境违法风险,推动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环保纠纷调解。健全矛盾纠纷问题化解机制,主动排查矛盾问题常态化,健全调处机制常态化,加强生态环境领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力度,全力排查环境隐患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及影响社会稳定的各类突出环境问题,对排查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建立调处化解台账,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健全分类化解机制,对一般纠纷,联合镇村现场第一时间调处到位。对疑难纠纷和重特大纠纷,限期整改调处到位;同时发挥多部门联合化解机制,联合自然资源局、林业局、农业农村局等部门和镇(街道),共同发力解决矛盾纠纷。2024年,全区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共排查化解生态环境领域矛盾纠纷8件。

四、存在问题

在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区司法局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过程普法仍需进一步强化。在以普法推动执法规范化建设、强化执法人员法治意识、提升执法水平上还需进一步加大力度;二是精准普法仍需进一步加强。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方面仍需不断努力。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围绕中心工作,大力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把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任务。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摆在首要位置,持续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环保领域等重要内容普及宣传。聚焦服务和保障民生、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主题,积极开展专题普法宣传。

(二)创新方法载体,培育打造法治文化“陈仓品牌”。深度挖掘秦腔、“血社火”、马勺脸谱等优秀传统文化,将其与法治文化有机融合,形成我区独有法治文化,让其在教育引导群众中发挥独特作用。

(三)坚持统筹兼顾,以示范创建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大力实施“法律明白人”培育工程,持续开展“民主法治示范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