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宝鸡市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关于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和政府职能部门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通知》(宝环委〔2024〕1号)要求,现将我局2024年度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报告如下:
一、突出政治引领,筑牢思想武装。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强化政治忠诚、提高政治能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二是提升法律知识水平。组织相关人员系统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涉林法律法规,积极举办以“法律法规夯根基,作风提升强素质”为主题的林业法律法规知识竞赛,不断激发干部职工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提升法治思维意识和行政执法素质,为推进我区生态环境保护奠定良好的法治基础。
二、强化部门协作,加大检查力度。
一是召开联席会议。积极召集成员单位负责人,及时召开了2024年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联席会议。二是联合开展行动。2024年全年,多部门共同行动,检查市场禽宰杀户、生鲜肉经营户377家,寄递商户82户,交通运输单位5个。全年按时报送野生动物致害保险、狩猎证发放等报表共计16份。联合公安等部门深入林区,巡护野生动物活动区域,监测面积1258公顷,清山清套1015公顷,检查人工驯养繁殖企业四家,共计出动车辆381台次,出动人员1374人次。深入四个国有林场,重点对22个基层管护站日常巡查工作进行检查,并联合市场监督管理局开展“双随机、一公开”工作,对4家人工驯养繁殖企业监督检查1次,并对经营交易情况进行了摸排。
三、落实主体责任,强化日常监管。
一是落实落细主体责任。全面压实22个森林资源管护站、128名护林员、秦岭林区7名秦岭网格员的管护责任,每天对进出林区路口、峪口人员、车辆严查严管,严格登记管控。管护站人员定期深入林区开展巡林,严格排查乱砍滥伐、乱捕乱猎行为,发现苗头及时制止。2024年共办理林业行政案件13起,开展森林防灭火培训12场次,组织防火演练2次。二是科技赋能野生动物保护。综合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现场核实、护林员巡护等手段开展日常监管。积极搭建陈仓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林业生态系统监测平台,在鹪鹩沟新装高清烟感摄像头1部,同时将秦岭林区4个森林资源管护站原有视频监控接入其中,每周安排专人对秦岭林区开展无人机巡查1次,对秦岭高海拔区域林草资源情况进行监测,实现了网格员、无人机、远程视频监控的有机融合和有效调配。三是坚持常态化巡护。依托国有坪头林场森林资源管护站,设立4个野生动物保护监测站,不断健全野生动物保护体系。同时,扎实开展“清风”“网盾”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捕乱猎和贩运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等一切违法行为。对秦岭林区野生动物栖息地、候鸟迁徙通道坚持常态化巡护,确保我区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稳中有增。四是扎实推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强化林业有害生物检疫检查站职责,坚决禁止病虫危害及不合格苗木进入林区。科学制定有害生物普查技术方案,切实做好松材线虫病、美国白蛾等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巡查工作,实现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零输入。五是紧密围绕2023年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工作,牵头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管局,进行实地自查,对宝鸡西山牧马狩猎场依法作出行政处罚,提出整改要求,责令停业整改。截至目前,已通过市级部门验收。六是积极救助野生动物。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保护责任,强化档案管理和全过程动态监管机制。今年以来,救助野生动物15起,其中救助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秃鹫、林麝2起,国家Ⅱ级保护动物猪獾、雀鹰等7起,省重点保护动物蜡嘴雀、麂鹿4起。
四、推进国土增景,发展惠民产业。
一是绿染城区靓“底色”。结合“城市微改造”“城市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大力实施河堤北路、虢蔡路、陆港大道等13条主要交通干线绿化美化和车站体育公园建设,完成绿化面积465.1亩,栽植花卉苗木25.7万株。二是绿网交错增“美色”。以西宝中线(阳平段)改造提升为重点,在阳蔡路、码大公路、G310国道、镇村路等重点路段,因地制宜栽植彩色乔灌木,撒播草花,增彩延绿,打造“车行林间、径在花中、人行景异”的多彩道路风光,完成绿化长度99.3公里,绿化面积421.3亩,栽植花卉苗木12.2万株。三是绿水相依添“润色”。大力推进渭河陈仓滩区生态治理建设,恢复渭河滩区自然风貌,建成“绿中有水、水中透绿、自然相依”的绿色景观河道,完成绿化长度4公里,绿化面积187.9亩,栽植花卉苗木22.9万株。四是绿美家园增“特色”。在全区13个镇(街道)49个村开展农村“四旁”增绿工程,打造“村在林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田园乡村风貌,提升乡村文明建设水平,完成绿化面积1431.6亩,栽植花卉苗木26.6万株。五是绿色富民添“亮色”。按照“稳面积、延链条、提质量、亮品牌”的思路,扶持引导连翘、淫羊藿、酸枣仁等林下经济中草药培育和种植产业化、规模化发展,做优做精做强“陈仓西山柴胡”“虢之天椒”“德丽蜂果”“虢之国品,西山五美”、凤阁岭苹果等品牌,建设鲜果林1587亩,栽植苗木10.8万株,新建、改造干果林2413亩,栽植苗木15.8万株。六是绿色治理提“成色”。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目标,在渭河北坡营造防护林、景观林和生态林,对裸露陡坡、陡崖、沟壑进行立体治理,完成绿化面积2801.6亩,栽植苗木15.9万株。
五、注重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充分借助信息宣传、广播、短视频等渠道,广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秦岭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提高公众对秦岭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投资2万元,与电信公司签订2025年野生动物保护和森林防火短信宣传业务。印制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年画3000份。二是利用“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等主题活动,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和科普知识。制作大型宣传牌100余块,悬挂横幅700余条,发放宣传资料15万份,在餐饮门店摆放提示牌5000余个,签订拒食拒售承诺书5万余份,教育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秦岭生态保护行动。委托八里庄林场与县功、新街等镇合作,开展野生动物保护集中宣传2次。三是设立举报电话和邮箱,鼓励公众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举报,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和参与秦岭生态保护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继续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创新开拓资金筹措渠道,积极申请省、市、区级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项目建设,多措并举开展幼林抚育工作,增强秦岭区域植被水源涵养、水土保持功能。持续做好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参与护林工作的积极性,共同守护秦岭祖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