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 别: A
签发人:张莉
马明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的提案收悉,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真研究,现将办理情况函告如下:
增加居民收入是增进民生福祉、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居民收入增长能为消费复苏提供良好基础,多措并举,拓宽渠道,综合发力,才能推动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更好释放消费潜力。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全面贯彻落实中省市稳就业决策部署,着力推进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稳步增长。
一是持续推进居民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就业是居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改善营商环境、降低融资成本、带动社会投资等政策举措,都是应对周期波动、扩大就业的有效办法。目前,按照中、省、市、区部署要求,区人社部门坚持做好稳就业、稳增长等工作,持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利用线上线下招聘平台,收集辖区企业用工信息进行精准推送,充分发挥新创建村镇工厂和就业帮扶基地作用,带动周边群众更好的实现家门口就业。鼓励大学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创业,为其提供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培训及创业担保贷款,更好地扩大就业,为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打下坚实基础。
二是强化困难群体帮扶,兜牢民生底线。统筹用好卫生保洁、村级劳动保障助理员等各类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和脱贫劳动力;做好灵活就业人员4050社会保险补贴审核拨付工作,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数据比对,线上线下同步审核社保补贴,减轻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压力。
三是加强政策保障,助力民营企业稳岗纾困。为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定就业的民营企业,经过资料审核上报,为其办理企业税收优惠。全力落实援企纾困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持续优化“免申即享”服务,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结合“人社工作进园区”“百名人社干部进百企”等活动,开展就业、创业、社会保险“点对点”送政策进企业,进一步提升政策知晓率,稳定就业岗位。
四是优化培养机制,推进技能培训体系建设。立足区域重点群体、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以服务经济、促进就业、提高劳动者技能素质为宗旨,将强化重点群体技能水平作为扩大和稳定就业、增加务工收入的重要手段,从创新培训思路、优化培训项目、强化培训服务着手,围绕新业态从业人员、重点群体、企业新进员工,扎实推行订单、定岗、定向式就业技能培训和长短结合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模式,实现了辖区劳动者技能水平、收入水平、幸福指数等多维度提升。
下一步,区人社部门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好上级各项决策部署,结合提案中的相关建议,从实际出发,持续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深入落实稳就业各项工作要求,着力扩容量、保重点、强培训、提服务,全面推动全区就业工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
一是开展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开展“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民营企业服务月”等公共就业服务活动,满足辖区重点群体求职需求。持续做好线上岗位信息发布,做到用工服务不间断。每周定期进行“陈仓劳动就业”抖音直播带岗活动,在政府网站及“陈仓劳动保障”公众号发布用工信息并同步推送各镇街,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朋友圈等形式,加大信息发布频次,提升就业服务质效。
二是加大重点企业政策支持,帮助企业纾困解难。面向重大项目、科技工业园区企业常态化开展具有针对性的重点行业就业技能培训,满足经常性用工和重点性用工需求。全力落实援企纾困政策,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政策,持续优化“免申即享”服务,继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按规定落实好税费减免、就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惠企政策。
三是积极培育就业帮扶载体,提升吸纳就业能力。因地制宜发展与当地产业深度融合、与市场需求贴合匹配,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就业帮扶基地、村镇工厂,稳定现有就业帮扶基地、村镇工厂规模,进一步增强就地就近吸纳就业能力。村镇工厂每新吸纳一名脱贫劳动力(含监测对象)就业且签订不低于一年期限劳动合同或劳务协议的,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岗位补贴。
四是强化托底帮扶,兜牢民生底线。对有劳动能力且有就业意愿的零就业家庭、低保家庭、脱贫户、大龄、残疾、长期失业等人员及时进行就业困难人员认定,纳入援助范围,对其针对性提供职业介绍、职业培训、职业指导等“一对一”就业援助。统筹公益性岗位开发使用,畅通进出渠道,对无法通过市场化手段实现就业的困难人员兜底安置,确保零就业家庭至少1人就业,实现动态清零。对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做好代缴失业保险金、代缴基本医疗保险费(含生育保险费)和失业农民工一次性生活补助等常规性保生活待遇发放工作。
宝鸡市陈仓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4年6月3日
联系人:李萌 联系电话:6236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