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对区政协四届二次会议第45号提案的复函

发布时间: 2023-06-15 08:47:25

类别:A

签发人:齐智雄

民进陈仓总支:

您提出的《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提案》(第45号)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入挖掘具有陈仓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体验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研学体验活动,不断满足不同年龄阶段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有效传播具有陈仓地域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价值,通过知识性、趣味性强的体验研学活动,积极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文化自信。

一、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

一是组织我区优秀传统文化(省市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社火、社火脸谱绘制技艺、泥塑、剪纸、西山酒歌、姜马察回音乐开展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活动,同时依托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深入挖掘具有陈仓地域特色、历史价值的实物、拓片、史籍等,运用图板、场景、多媒体等形式,借助现代技术手段,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陈仓故事,让优秀传统文化更多贴近人民群众生活,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目的,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

二是以“好家风、好家训”为重点,开展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定期评选出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14文化馆分馆,15个文化基层服务点,深挖乡土民俗道德文化,将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与村规民约等结合起来,大力提升村民的道德文化素养。

三是道德模范是新时代的道德标杆,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区道德模范推荐评选活动由区委宣传部、区文明办组织,在基层广泛推荐的基础上,由全区各镇街、各部门、各单位层层推荐,推选出事迹突出、社会影响大、示范引领效果好的道德典型和身边好人。经区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组委会审核联评、投票推选、综合考察、公示公告、区委常委会会议审定等程序,由区委、区政府决定授予入选同志“陈仓区道德模范”称号;“陈仓区道德模范提名奖”,授予“陈仓好人”称号;加强道德模范学习宣传,树立好人好事鲜明导向,区融媒体中心、《新陈仓》、公众号、自媒体等,大力宣传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的道德情怀,以诚待人、守信践诺的为人品格,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职业操守,孝老爱亲、血脉相依的至美真情,彰显了人间大爱,播洒了时代文明新风。

四是为推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进讲堂,于2023年4月,区文化和旅游局开设“陈仓文化90分”群众文化大讲堂活动,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文化为民、文化惠民”所采取的重要举措,是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惠民工程,极大限度的丰富和繁荣城乡人民群众文化生活。自活动开展以来,以累计开展7次场次参与人数1000余人次。

五是区文化馆每年坚持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为载体进行宣传演出活动,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社火、社火脸谱绘制技艺、泥塑、剪纸、西山酒歌、姜马察回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省、市、级媒体上得到有效宣传,举办系列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展示、展演交流活动,并通过网站、公众号、陈仓电视台和《新陈仓》等媒体开辟专栏多渠道、多方面对我区传统文化项目进行宣传,使广大群众对我区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达到文化乐民、文化育民的良好效果。

二、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

区文化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日、春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推介、展示、宣传、教学、体验活动,先后组织我区宝鸡民间社火博物馆、陈仓社火脸谱博物馆、宝鸡民间社火展览馆及我区被省、市、区命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活动。

一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先后在陈仓实验小学、茗苑小学、周原一中等10多所中小学举办社火马勺脸谱、陈仓剪纸、陈仓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宣传、教学30余场次,服务青少年学生3500余人次。

二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活动。先后在千渭街道办道南社区、虢镇街道办中街社区、虢镇街道办西街社区等6个社区举办社火马勺脸谱、陈仓剪纸、陈仓泥塑、陈仓银器制作技艺、陈仓刺绣布艺、陈仓皮影等手工技艺展示、宣传、教学等活动100余场次,服务社区居民30000余人次。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之际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活动6次,服务社区居民15000余人次。

三是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乡村活动。先后在光芒村、西秦村、洪原村等15个村开展陈仓民间社火脸谱、西山酒歌、姜马察回音乐、西府秦腔、西府木偶戏、陈仓剪纸、陈仓泥塑等展示、宣传活动40余场次,服务群众8000余人。宝鸡社火博物馆、翟家坡社火传习所,积极开展非遗研学体验特色游活动,以中小学生亲子游、师生游、大专院校学生实践为主的集体旅行研学项目,以提升学生素质为教学目的,依托民间社火这一非遗项目,进行体验式教育和研究性学习,年接待学生7000余人。翟家坡社火传习所,年接待学生3000余人,成为宝鸡乡村旅游观光的一个景点。

三、加大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活态传承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十分重视传统村落和活态文化传承工作,区文化部门开展了一系列保护传统村落和活态文化传承工作,积极申报国家、省、市、区级具有乡土特色的活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截至2022年12月底,陈仓区申报国家级代表作名录1个,省级代表作名录10个(含国家级);市级代表作名录17个(含省级);区级代表作名录58个(含市级);申报省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7人(含省级),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22人(含市级)。建立陈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基地(村)和传习所,开展传承培训活动。陈仓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建筑面积400平米,陈列馆分门庭形象墙、社火场景、社火要素、民间工艺品、传承人墙、民间表演艺术、陈仓古式家具等7个部分,展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品501件。建成陈仓区非遗数据库,非遗普查数据、区级以上非遗项目资料、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资料,非遗展演活动资料收录其中。

四、挖掘人文资源,打造特色文化

一是宝鸡民间社火博物馆收集了凝聚宝鸡地方特色的各种手工艺作品。包括社火脸谱、民俗布艺、剪纸、泥塑、青铜器、木版年画、皮影、社火装扮、木偶戏造型等,还有一些濒临消失的社火脸谱装扮图谱。开展非遗进校园研学体验活动,接待了数以万计的学校学生团体参观、学习、体验。社火博物馆常年开馆,为人们提供了一个感受传统文化的固定地点。

二是陈仓社火脸谱博物馆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宝鸡社火脸谱博物馆”展室,收藏金、银、铜、木、玉、陶等不同材质,不同文化历史阶段脸谱300多种。第二部分为“宝鸡民俗艺术开发工作室”,现场表演,教授制作皮影、刺绣、木版年画、土织布、剪纸、泥塑。第三部分“宝鸡社火脸谱绘制技术传习所”,将社火脸谱传承,培训,制作和销售融为一体。第四部分“百花馆”展示社火脸谱博物馆长期开展与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少年宫、少年活动中心等合作,提供参观学习,或直接到中小学校园进行授课教学培训,普及社火脸谱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三是宝鸡民间社火展览馆(县功镇翟家坡村),2016年对外开放,建有《社火把杖室》、《社火脸谱绘画室》、《社火服装室》、《西府木偶展室》、《西府皮影展室》、《模具制作室》等教学阵地。有社火服装300余件,社火把杖160余件,社火道具60余套,锣鼓50余套。以丰富的社火实物、道具展现了社火的历史发展进程。

目前我区建立的乡村、社区非遗陈列馆规模较大的只有四家,但是也有有大部分项目命名了非遗传习所及保护基地都已授牌,也有部分镇、街、村建立了村史馆,将各村非遗项目陈列其中。下一步我们将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整合开发,与旅游产业相结合,以旅游带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旅游提升人气,切实加强我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宣传推介力度,打造具有陈仓特色的文化名片。

五、重视传统文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目前,省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7人(含省级),区级代表性传承人122人(含市级),部分传承人年龄偏大,为了充分发挥传承人的传帮代作用,区文化馆为民间艺人提供更多的学习交流平台,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培训班,培训培养更多年轻人。邀请非遗专家进行授课,提升我区非遗传承人的文化和专业素养。组织传承人走出去,取长补短,学习其他市县在传统文化方面的先进经验。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立足我区深厚的文化资源,发挥自身优势、借力优质平台,在研学旅游、非遗项目的整合开发力度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陈仓特色品牌、推出特色活动,不断激发传统文化对人民群众的吸引力、生命力、影响力,助推陈仓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我区文化事业发展的支持,也诚挚的欢迎您继续关心关注我区的文化工作。

宝鸡市陈仓区文化和旅游局

2023年6月13日

( 联系人:杨宝祥    电话:62226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