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610300-11610304016006562W/2022-00071 | |
发布机构: 陈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 发布日期: 2022-05-18 00:00:00 |
名 称: 关于印发宝鸡市陈仓区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的通知 | |
有 效 性: 有效 | 文 号: 宝陈政办发〔2022〕27号 |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工作部门:
《宝鸡市陈仓区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已经区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18日
宝鸡市陈仓区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工作方案
为助力宝鸡市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进一步激活陈仓区文化和旅游消费新动能,根据《宝鸡市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实施方案》(宝政办发〔2022〕4号),结合我区经济社会与文化旅游发展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创建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重要论述重要批示、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国内一流旅游目的地、集散地,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加快文化旅游资源转化、产业转型、动能转换,构建供给多元、供需对接的文化旅游消费市场体系。
(二)创建目标
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全面落实《陈仓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宝鸡市陈仓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对标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评价标准,积极探索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经验,健全完善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长效机制,培育壮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区、旅游景区、度假区、文旅融合聚集区、历史文化街区“五区”建设,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高质量发展,助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塑造“千年虢镇 ‘中国’陈仓”文旅品牌,成功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省级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三)主要思路
按照“文化赋能、旅游带动、商贸促进”的工作思路,进一步优化文化和旅游消费环境,提升产品体系供给水平,丰富文旅产业业态和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大众文化和旅游消费快速增长和提档升级。
1.统筹协调,一体推进。全区统筹谋划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建设工作,综合考虑环境保护、生态治理、乡村振兴、扩大内需、消费业态等要素,将试点重点工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乡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等统一部署、一体推进。
2.因地制宜,彰显特色。借鉴国际国内先进理念,结合我区实际,充分发挥我区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山水风光,形成特色化、多元化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发展模式。
3.深化改革,突破发展。坚持促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在重点领域、薄弱环节推进创新思维和改革举措,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补齐发展短板,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核心竞争力。
4.文旅引领,融合创新。深刻把握现代文旅产业和产业智慧化、数字化发展规律与趋势,促进文旅、农业、商务、体育和消费深度融合、协调发展,不断丰富文化和旅游消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5.以人为本,共建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绿色发展全面融入文化和旅游消费的全过程。顺应居民消费升级趋势,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获得感、体验感,共享发展成果。
二、发展方向
围绕我区旅游名城建设目标,实施全域绿色旅游开发策略,旅游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推行“旅游+”多元融合开发模式,突出“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三产融合”;以项目促发展,以品牌创效益,强化区域协作关系,联动发展、绿色发展;加快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西山农旅融合示范区打造和重点景区提档升级,打造“点响、线靓、面美”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1.着力打造温泉产业集群、生态旅游产业集群,建成以休闲度假、体育运动、温泉养生为主要功能的中高端文化和旅游消费目的地。
2.着力培育文旅融合、生态休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点带面,开发本土文化体验产品和特色旅游商品,扩大地域特色文旅产品影响力,形成特色鲜明的文旅特色品牌。
三、重点任务
(一)坚持政策引领,健全完善保障机制
1.强化政策引导。全面用好用足《陈仓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陈仓区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宝鸡市陈仓区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文化和旅游消费政策体系,建立健全推介招商、品牌推广、企业宣传服务平台。鼓励利用工业遗址和老旧厂房开设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落实土地支持政策,完善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强化对文旅市场主体引导扶持。(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商务局、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工信局、区招商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各镇街)
2.创新消费措施。发放“文旅惠民卡”,撬动演艺、景区、电影、娱乐等市场消费。定期组织陈仓文化旅游消费季、主题消费月,实施精准促销。鼓励文旅市场主体让利惠民,鼓励演艺、书店、文创商店等打折优惠,支持景区减免门票、定向发放文旅消费券。延长游客在陈仓停留时间,促进游客消费裂变。持续开展“九龙山生态马拉松赛”等系列赛事,文化旅游节、青岛啤酒节、温泉旅游节等品牌节事活动,丰富活态化、体验性的文旅消费内容,不断扩大消费规模。(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财政局、区教体局、区工信局、各镇街)
3.加强金融支持。鼓励金融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大力扶持中小微文创企业。鼓励骨干文旅企业与金融机构联合发放文旅消费信用卡、联名卡。依托“市县一体化”智慧旅游平台,建立陈仓区文化旅游消费监测分析体系,提高文化旅游消费政策的科学性、精准性和实效性。(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金融办、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统计局)
(二)聚集五区建设,增强文旅产品供给
4.建设高水平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发挥宝鸡市西秦新声演艺有限公司、秦之雅艺术品有限责任公司2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单位的引领作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效能,争创国家级产业示范园区,加快培育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和单位。(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各镇街)
5.创建高等级旅游景区、度假区。按照疫情管控要求,实行常态化“预约游”。支持开发“文化+”体验型产品,运用VR/AR、人工智能等技术,开发无人驾驶、智能成像、服务机器人等浸入式文旅体验项目。支持大水川、九龙山、灵宝峡等景区产品创新、服务创优。加快推进九龙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大水川—九龙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创建工作。推进吴山景区开发建设。(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吴山景区开发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景区)
6.打造高标准文旅融合聚集区。丰富文化旅游业态,鼓励传统百货店、老旧厂房向消费体验、休闲娱乐、文化创意等文旅业态转型。提升文化品质,以虢镇中街金谷广场、西街陈仓步行街、财富街、千渭新城为引领,拉动虢镇中街、西街、佳苑新城、千渭新城等人流聚集区的文旅消费。丰富乡村旅游、民俗、农家乐消费内容,加快推进绿丰源、国人菌业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特色文化街区、休闲旅游街区等,引领时尚消费潮流。(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商务局、区农业农村局、相关镇街)
7.优化核心商圈带动文旅消费。加强核心商圈规划,找准功能定位,优化载体布局,促进业态升级。引导虢镇中街金谷广场和虢镇西门陈仓步行街综合消费商圈加快商业建设和布局、结构优化和业态调整,打造规模适度、功能完善、业态齐全、环境舒适、交通便利的核心商圈格局,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牵头单位:区商务局;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各街办)
8.建设多元化精品酒店民宿。鼓励发展体现陈仓特色的高端主题酒店,打造休闲度假式、文化体验式精品民宿。加快奥斯顿酒店、育才酒店等高品质酒店群建设,打造大水川、九龙山等民宿聚集区,开展等级民宿评定,持续开展“十大农家乐评选活动”“十大民宿创建活动”等,提升我区旅游住宿业服务质量和水平。(牵头单位:区商务局;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各景区、各镇街)
9.打造精品美食之都。以陈仓非遗保护项目虢镇烧肉面皮、吴山浆水豆腐、西虢臊子面、西虢核桃饼等小吃为依托,积极推动对陈仓美食的开发宣传、推介品鉴,播散“食在陈仓”观念认知。持续组织开展陈仓“十大美食活动”,打造陈仓小吃、陕菜之乡品牌,推出一批特色美食文化体验街区,扶持培育一批餐饮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特色餐饮(店)品牌称号。扩大“游陈仓、品美食”影响力。(牵头单位:区商务局;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区市场监管局)
10.打造特色演艺之都。持续开展“周末广场文化”活动和“虢镇城区月月有秦腔”常态化演出,着力打造陈仓精品文化演绎节目。鼓励支持九龙山景区打磨提升“贞观长歌”“三英战吕布”“勇驹争霸赛”等实景演出,积极推进非遗进景区活动,精心打造一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特色演艺节目,引导精品剧目、高水平演艺团体进景区巡演,实现“以文化人、以情动人、以景留人”。(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各景区)
(三)深化合作交流,加强文旅宣传促销
11.加强旅游宣传促销。始终把“千年虢镇 ‘中国’陈仓”旅游宣传形象作为对内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宣传方式,积极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网络直播等新媒体运营手段,加强旅游景区宣传,通过网络大V带动等营销手段,打造陈仓整体文化旅游品牌。与周边县区、地市对接,尤其加强同西安等关中平原城市联动,联合开发迎合市场需求的特色旅游线路,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旅游营销格局,全面提升陈仓国内游的规模层次和质量效益。(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区招商局、各景区)
(四)注重多元融合,推动文旅跨界发展
12.培育文旅消费新业态。创新文旅消费场景,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采摘、民俗体验、特色民宿、餐饮娱乐、农特产品销售等都市旅游新业态,推动农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相结合;结合民俗节会,因地制宜举办文化消费季、消费月、消费周等多种形式消费促进活动,推动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体验复合型发展。(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委宣传部、区农业农村局、区商务局、各镇街)
13.创新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非遗传承人在景区、文化旅游节等活动中进行传统手工技艺、民俗文化展示,使其转变为文化和旅游消费体验,形成创新型旅游产品,扩大体验式文化消费。鼓励和支持秦之雅艺术品有限公司、张星社火马勺脸谱绘制技艺传习所继续创品牌、出新品,挖掘陈仓社火文化内涵,打造具有陈仓特色文化品牌。建立文化创意平台和奖励机制,推出具有陈仓特色的旅游消费纪念品和土特产品。(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各镇街)
14.推动文化旅游跨界发展。推进“文旅+科技”融合,壮大线上文旅新产品、新场景、新业态。推动“文旅+工业”融合,依托青岛啤酒宝鸡有限公司、宝鸡机器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载体,打造新型特色工业旅游发展模式。实施“文旅+教育”融合,依托区工业园区开发人工智能、3D打印、智能机器人等开展青少年研学旅游。推进“文旅+体育”融合,在九龙山景区继续组织承办生态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活动。推进“文旅+农业”融合,大力发展农业观光、休闲采摘、民俗体验、特色民宿、餐饮娱乐、农特产品销售等都市农业新业态,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活动。实施“文旅+节事”,推动以西镇吴山文化旅游节、九龙山生态马拉松赛、宝鸡青岛啤酒节等为代表的地区特色旅游节庆活动,放大活动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陈仓旅游形象市场知名度。(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工信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教体局、各镇街、各景区)
15.打造夜间经济消费品牌。积极打造陈仓步行街、虢镇中街金谷广场、陈仓财富街、千渭新城“夜陈仓”商圈;充分挖掘陈仓历史文化,谋划建设高品质的历史文化街区和主题公园,打造文化旅游消费新空间、新热点。支持重点商圈、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延长开放时间,建设城市书吧,提升城市品质。优化夜间公交线路安排,全面提升夜游经济配套服务。(牵头单位:区商务局;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区城管执法局、区住建局、区市场监管局、各街办)
(五)突出环境保障,提升文旅公共服务
16.完善旅游道路交通体系。构建“快进慢游”的全域旅游交通体系,强化道路、客运、公交对旅游景区景点的服务保障,提升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中转能力和规模。扩大公交、旅游巴士、景区直通车在陈仓景区的覆盖范围。构建国家标准、陈仓特色、时尚美观的城市旅游标识系统。做好西山旅游环线规划,建设“宝鸡—县功—香泉—坪头—宝鸡”西山旅游环线,构建西山大景区格局。(牵头单位:区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各镇街)
17.提高公共文旅服务水平。以区级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镇(街)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为依托,打造“书香陈仓·阅读悦美”等数字文化服务平台。在虢镇城区建立2个城市书房,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模式,促进城乡基本文化服务的均等化发展;健全公共旅游服务平台,提升陈仓区旅游服务中心功能。持续推动旅游厕所革命,实现旅游厕所A级景区、游客密集场所全覆盖。推动文化旅游市场的依法监管、规范经营和可持续发展。(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各镇街)
18.推行文旅消费电子支付。在全区3A级以上景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电影院、书店、商业综合体等场所全面推行网上预约、电子售票、线上支付、自助验票,实现文旅消费场所宽带移动通信网络全覆盖,增强文旅消费便捷度。(牵头单位: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区电信局、各景区)
19.落实带薪休假制度。督促各单位落实带薪休假政策,引导职工家庭在适宜出行季节带薪休假,错峰旅游。完善中小学休假制度,引导学生家庭寒暑假休假安排。加强用人单位休假配套制度建设,积极推行岗位AB角制度,不断完善职工休假保障制度。(牵头单位:区人社局;责任单位:区文旅局、区教体局、区总工会)
四、组织领导
成立陈仓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区政府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政府办、区委宣传部分管领导,区发改局、区财政局、区商务局、区文旅局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区教体局、区工信局、区人社局、区住建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应急管理局、区市场监管局、区行政审批局、区统计局、区城管执法局、区招商局、区公安分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生态环境分局、各镇街分管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文旅局,办公室主任由区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
五、实施步骤
根据宝鸡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的总体安排,我区试点时间为2年,分三个阶段推进工作落实。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2022年5月至2022年8月),开展试点工作前期调研,出台全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创建工作。
第二阶段:具体实施(2022年9月至2023年10月),根据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的重点任务,结合实际逐步实施试点工作,完成试点工作任务。
第三阶段:考核验收(2023年11月至12月),按照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工作考核评估体系,总结试点经验,对工作任务实施情况进行绩效评估,迎接考核验收。
六、工作要求
(一)深化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相关部门要紧紧围绕落实中央“六稳”“六保”要求,落实区委、区政府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部署,持续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扩大规模、提升质量,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加强政策支持,探索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新模式、新路径。
(二)细化任务分工,夯实工作责任
各牵头单位要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工作方案,建立工作台账,实行清单式管理,明确推进措施和工作进度。各责任单位要依据任务分工,按照时间节点,目标要求,明确责任领导、责任人,用心用情用力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落细。
(三)健全体制机制,形成创建合力
建立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工作例会、联席会议、信息月报制度,及时研判形势、解决问题。建立与上级部门的协调对接机制,及时沟通信息、汇报工作、争取支持。
(四)强化督查考核,推动任务落实
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创建办公室及区政府督查室要定期对各项创建任务的落实进行督导检查,及时通报工作进度,协调解决问题,确保各项任务顺利推进、按时完成。
解读链接:/col14317/col14320/col14345/202206/t20220617_781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