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

政府信息
公开制度

索引号: 610300-11610304016006562W/2022-00061
发布机构: 陈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发布日期: 2022-05-24 00:00:00
名  称: 关于全面做好2022年度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有 效 性: 有效 文  号: 宝陈政办函〔2022〕32号

关于全面做好2022年度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

发布时间: 2022-05-24 09:48:05

各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

为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省市有关防震减灾工作的决策部署,扎实做好我区防震减灾各项工作,切实提升全区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和水平。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强化震情监视跟踪,进一步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牢固树立“震情第一”观念,紧盯重点监视防御地区,密切监视震情发展变化,科学制定《2022年度震情短临跟踪方案》,加强震情监视跟踪,努力把握震情发展趋势,力争做出有减灾实效的预测预报。完善震情会商制度,强化与周邻省市的震情协作与会商机制。加强24小时应急值守和震情处置工作,组织开展震情速报和应急处置业务培训,不断提高震情速报质量和应急处置能力。充实完善防震减灾“三网一员”队伍和地震前兆台管理办法,年内再建一个地下流体宏观观测点,开展规模化的地下水动态宏观观测工作。加快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力争年内建成市地震预警中心,实现秒级预警。

二、加强灾害风险防范,进一步提高震害防御能力

要加强抗震设防监管,全面落实《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抗震设防标准。进一步完善城市防灾功能,强化减隔震、结构检测等新技术应用,不断提高城市建筑抗御地震风险能力。各镇街和住建等部门要健全完善农村民居抗震设防监管机制,加强农村抗震设防管理和技术服务,确保农村新建住宅一律设置上下圈梁和构造柱,达到当地抗震设防要求。扎实开展地震风险排查和防范治理,各镇街、区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风险普查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做好“房屋建筑、大中小学校、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保障、商业中心、市政设施”等六大类工程地震隐患排查以及人口、经济、地质灾害隐患点、水库、危化品厂库等数据调查收集,编制评估区划基础资料成果报告,开展各种类型房屋建筑抽样调查,如期完成地震灾害普查工作任务。持续推进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工程,要全面完成2022年度加固任务。扎实推进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工作,5月底前要完成2021年度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投保10%的任务。下半年,要全面安排部署2022年度投保任务,稳步推进。 

三、夯实应急准备基础,进一步提高应急防范能力

各镇街各部门要全面修订地震应急预案,细化应急处置程序和流程,增强预案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切实做好决策指挥、力量调配、物资保障、社会动员、技术支撑等应急准备保障工作。应急、卫健、地震等部门组建搜索救援、医疗救护、抢通抢修等专业队伍、地震现场工作队、志愿者队伍,加强培训和演练,配置救援装备,壮大救援力量,提升实战能力。区上要组织开展1次地震应急救援抢险综合演练,交通、水利、消防等行业部门组织开展1次具有针对性的抢险救援演练,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医院、社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地震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全覆盖。加快标准化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整合临时避难场所,对所有公园、广场、绿地设置应急标示标牌,完善应急避险设施。优化配置短波电台、卫星电话等应急通信设备,形成地震应急通信网络,确保震后有效获取灾情信息。发改、工信、应急、卫健、商务等部门完善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用机制建设,强化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切实做好地震预警、科普场馆等重点项目建设。

四、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提高自救互救技能

利用“5.12”、“7.28”等重要时段,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防震减灾宣传培训活动,扎实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知识“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5月份将集中开展第十四个防震减灾宣传月主题活动,年内将举办领导干部、中小学校长、“三网一员”人员和农村工匠培训班,不断加大“防、抗、救”知识普及力度,进一步增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提升全社会防震减灾意识。扎实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创建活动,年内创建1个市级示范学校和示范社区。

五、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落实

各镇街各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新要求,充分认识防震减灾工作重要性。调整充实防震减灾工作领导机构,科学制定《重点监视防御地区(2021-2030年)防震减灾工作实施方案》和任务清单,明确职责和任务。建立健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责任单位具体抓的防震减灾工作责任体系,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岗责考核,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逐级落实工作责任。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要适时对防震减灾任务落实情况进行督查检查,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进行通报,确保防震减灾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附件:宝鸡市陈仓区2022年防震减灾工作任务清单

宝鸡市陈仓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年5月24日


附件

宝鸡市陈仓区2022年防震减灾工作任务清单

主要工作

目标任务

落实措施

责任单位

地震监测

预报预警

加强地震监测,密切监视震情变化

发挥“一县一前兆台”及宏观观测网作用, 实时观测,捕捉地震宏微观异常并及时上报核实。

区地震局、各镇街

加强台站建设,提升预警能力

配合省地震局加快预警台站建设,建成宝鸡预警中心,实现秒级预警。

区地震局、各镇街、各有关单位

加强震情跟踪

制定《2022年度震情短临跟踪工作方案》,做好震情短临跟踪工作。

区地震局、各镇街

加强“三网一员”队伍建设,提升群测群防能力

优化防震减灾“三网一员”队伍,发挥“宏观观测网”、“宣传网”、“灾情速报网”的作用,强化信息报送平台,发挥“三网一员”在群测群防中的作用.加强宏观观测点管理,阳平镇窑底村新建1处地下流体宏观观测点。

区地震局、各镇街

主要工作

目标任务

落实措施

责任单位

地震灾害

风险防治

加强地震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和防治,消除地震隐患

全面查明城乡住宅、学校、医院和电力、通信、水利、交通、危险化学品厂库等重要设施抗震设防基本情况和滑坡、崩塌、泥石流、油气管线、病险水库等次生灾害隐患,加快防治,逐步消除隐患;做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编制评估区划基础资料成果,开展各种类型房屋建筑抽样调查,如期完成灾害风险普查任务;配合省地震局实施地震风险调查项,建成地震灾害预评估数据库.

各镇街,区住建局、区教体局、区卫健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供电分局、区水利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区地震局、电信、移动、联通陈仓分公司

加强地震易发区房屋设施加固,提高抗震设防能力

 

农村民居

完成农村民居加固任务80以上。

各镇街、区住建局

城镇住宅

完成城镇住宅加固任务80以上。

各镇街、区住建局

学校

完成学校建筑加固任务80以上。

区教体局

医院

完成医院建筑加固任务80以上。

区卫健局

重要交通生命线(含桥梁)

完成重要交通生命线工程加固任务80以上。

区交通运输局

电力设施

完成电力设施加固任务80以上。

区供电分局

水库大坝

完成水库大坝加固任务80以上。

区水利局

危化品厂库

完成危化品厂库加固任务80以上。

区工信局、区应急管理局

电信设施

完成水库大坝加固任务80以上。

电信、移动、联通陈仓分公司

军事设施

完成军事设施加固任务80以上。

区人武部

应急避难场所

完成应急避难场所建设任务。

区应急管理局

地震灾害

风险防治

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监管,提升抗震设防能力

构建建设工程事前、事中、事后综合监管体系,开展1次以上抗震设防执法检查,落实建设工程抗震设防备案制,确保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严格落实抗震设防要求;严格落实农村新建民居抗震设防监管责任,确保农村新建住宅一律设置上下圈梁和构造柱,提升农村抗震设防能力。

区地震局、区住建局、区行政审批局,各镇街

推进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保障人民群众住宅安全

5月底完成2021年度城乡居民住宅地震巨灾保险投保10%的任务,下半年安排部署2022年工作任务,稳步推进。

各镇街,区地震局、区财政局、人保财险陈仓分公司

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推广应用活断层探测成果

指导辖区内做好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提高设防能力;土地利用、城镇建设等规划和重点建设项目应用地震活断层探测成果,避让地震断裂。

区地震局、住建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分局

推广应用减隔震技术,提升抗震能力

新建、改建、扩建建设工程应用减隔震新技术,提升建设工程抗震能力。

区住建局、区行政审批局

地震灾害应急救援准备

加强预案管理,熟悉处置流程

修订政府地震应急预案,推进部门、企事业单位、人员密集场所预案的制修订、备案和检查。

各镇街、区应急管理局、区级部门

加强地震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和自救互救技能

区、镇两级组织开展1次地震应急演练,重点行业每年组织开展1次具有针对性的抢险救援演练,学校、医院、社区和人员密集的镇、村、组应急疏散演练常态化、全覆盖。

各镇街、区应急管理局、区地震局、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区交通运输局、区住建局、区水利局、区卫健局、区供电分局、区消防大队

加强救援队伍建设,提升救援能力

组建搜索救援、医疗救护、抢通抢修等专业队伍、地震现场工作队、志愿者队伍,配置救援装备,开展1次培训或演练,壮大救援力量,提升救援能力。

区应急管理局、区地震局

加强物资储备,满足救灾需求

落实地震应急物资与装备的储备,建立物资调配机制。

区发改局、区工信局、应急管理局、区卫健局、区交通运输局、区商务局

加强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满足社会公众避灾安置需求

根据人口规模和避灾要求,提升现有避难场所功能,建立一批标准化避难场所,整合一批临时避难场所,在辖区内所有广场、绿地、公园设置标识标牌。

各镇街、区应急管理局

加强应急指挥系统建设,提升应急指挥、调度和处置能力

提升地震应急指挥中心和网络系统功能,提升无线电台通话质量,配置海事卫星电话等辅助通信设备。

区应急管理局、区地震局、区人防办

主要工作

目标任务

落实措施

责任单位

科技创新和宣传教育

开展宣传培训,普及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

利用科技之春、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纪念日等重要时段,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举办第十四个防震减灾宣传月主题活动。举办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培训班、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农村工匠培训班、“三网一员”人员培训班。

各镇街、区委宣传部、区科协、区地震局、区工信局、区文旅局

防震减灾

公共服务

强化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提高服务水平

建设公众号、微博等防震减灾公共服务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防震减灾服务。

区地震局

开展示范创建,持续推进“六进”活动

创建一批国家和省、市、区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示范社区。

各镇街、区应急管理局、区地震局、区民政局、区教体局

发挥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作用,提升社会公众自救互救和逃生技能

组织参观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

各镇街、区科协、区地震局、区教体局、区工信局

政府保障

行政推动

防震减灾工作领导机制健全

调整充实区防震减灾工作领导机构,制定《实施方案》(2021—2030年)和任务清单,明确职责和任务。政府常务会、成员单位党委(组)会定期研究和解决防震减灾工作重大问题。

区地震局、区级有关部门

建立和完善防震减灾工作目标责任制

将防震减灾工作纳入政府目标考核管理,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督导检查1次以上。

区地震局

县区地震工作机构健全

建立健全地震工作管理机构,充实工作力量。

各镇街、区地震局

工作经费和专项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防震减灾工作经费、专项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比上一年度有所增加。

区财政局

防震减灾规划编制与落实

科学编制防震减灾“十四五”事业发展规划,并积极实施地震预警、地震灾害风险普查等重点项目。

区发改局、区地震局

部门配合推动防震减灾工作机制健全

防震减灾工作主管机构建立与相关部门、行业沟通协调协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的新格局。

各镇街、区级各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