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61030443543158XB/2024-05371 发布机构: 生态环境分局
生成日期: 2024-03-2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公开范围: 面向全社会

区农业农村局关于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履行情况的专题报告

发布时间: 2024-03-29 16:56:20 浏览次数:

按照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农业领域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宝农发〔2023〕95号)、《宝鸡市陈仓区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7年)》(宝陈发〔2023〕6号)和《宝鸡市陈仓区2023年空气质量改善行动方案》(宝陈办发〔2023〕49号)精神,对照大气污染治理重点任务清单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清单,我局具体牵头任务包括农业生产性燃煤治理、持续推进秸秆“五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肥料化)”利用、减少农业氨排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现将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夯实责任、狠抓落实

局党组成立宝鸡市陈仓区农业领域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全区农业领域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统筹协调管理工作。每月召开局系统农业领域大气污染治理专题工作推进会,强调抓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先后下发了《关于印发农业领域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2023—2027年)的通知》《关于印发农业领域大气污染治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关于建立2023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推进周报制度的通知》《关于定期报送农业面源污染暨大气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工作进展的通知》《关于印发宝鸡市陈仓区2023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开展2023年农业领域锅炉大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2023年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全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导引的通知》《关于分解落实陈仓区2023年空气改善行动方案涉农任务的通知》《关于印发2023年度农业领域秋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等文件,指导镇街和局属单位切实抓好农业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今年以来,我区就农业生产性燃煤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治理等工作进行了15次督查检查,检查覆盖了全区14个镇街,确保了专项行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二、提高认识,广泛宣传

利用春耕春播、“六五环境日”、“三夏”、“三秋”等重要时间节点,深入各镇街,对农业园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进行政策宣传,讲解严禁使用散煤、有烟煤治理等相关规定、养殖场粪污处理技术措施及农业面源污染和秸秆综合利用等相关知识。现场发放《畜牧业绿色养殖环境保护责任书》150余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技术规范》150多份、《农业面源污染宣传册》和《秸秆综合利用小知识》、《秸秆五料化利用宣传海报》等1500余份,签订《不使用散煤燃煤承诺书》150份。

三、多措并举,科学指导   

(一)牵头组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2023年以来,全区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首场硬仗”,党政同责、主管主责、聚焦难点、分类施策,突出地域特色,坚持城乡统筹、全域推进,坚持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持续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统筹打好“五大战役”,实现农村环境由干净整洁向宜居和美华丽转变。农村厕所革命有序推进,全面完成了各项改造任务,村庄清洁行动开展全覆盖,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实现全区157个行政村动力电及网络全覆盖,农村道路更加畅通,绿化美化更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镇村收集、区集中统一转运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处理模式基本形成,农村垃圾有效治理率达到90%,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率和管控率提升到38.85%和70%以上。省住建厅、省生态环境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命名我区“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6个,2023年申报3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1个,住建部授予西秦村、王家庄村“陕西传统村落”称号并挂牌保护。创建市级美丽宜居示范村13个,创建区级人居环境示范村53个,美丽庭院户1000户,完成农村无害化户厕改造2000户,全区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了92.6%。全区一档村全覆盖,二档村达到了60%,三档村达到了40%。2023年创建省级健康村庄5个,市级健康村庄8个,区级健康村庄全覆盖,创建市级健康村庄52个,省级45个。

(二)做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和外来物种管理。按照宝陈农发(2021)81号《宝鸡市陈仓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全区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要求,区种子工作站制定了第三次宝鸡市陈仓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开展了外来生物麦田节节麦入侵危害情况调查。按照《陕西省植物保护工作总站文件》陕植发【2023】50号,“关于做好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总结的通知”,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宝鸡市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农作物种植结构状况,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及时制定了《陈仓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实施方案》,全面开展了东关街道、虢镇街道、阳平镇、周原镇、慕仪镇、贾村镇、县功镇、新街镇、香泉镇、赤沙镇、拓石镇、坪头镇、凤阁岭镇等14个镇(街道)外来入侵植物普查工作。全面、彻底摸清陈仓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种类数量、分布范围、发生面积与危害程度等情况,构建农业外来入侵植物信息数据库,分析农业外来入侵植物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的影响,形成普查技术报告和外来入侵植物综合防控技术指南。构建覆盖全区的农业外来入侵植物监测网络与预警平台,开展常态化动态监测与预测预警,增强外来入侵植物监测预警能力。

(三)加强病原微生物兽医实验室安全监管。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编写《生物安全管理手册》和《程序性文件》,制定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及时更新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对实验室组织机构、人员的职责、权利和相互关系做出明确规定。成立兽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张竞同志任主任,刘祯同志任副主任,王红英、刘洁同志为主要工作成员,主要负责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审核批准与生物安全相关的规章制度、技术操作规程和防护措施,组织进行每年一次生物危害风险评估,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采取有效措施抓好督查检查,切实保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实验室重新修订和完善了岗位责任制度、实验室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仪器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实验室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实验室工作制度等十五项内部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上墙,严格按照制度执行。自实验室开展工作以来从未发生质量事故和生物安全事故。同时,兽医实验室实行准入制度,按照要求建立了实验室人员操作授权书及生物危险安全告知书以及外来人员进出记录。严格执行生物安全相关制度,进一步完善实验室意外事故和报告制度及应急预案,确保工作环境安全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

(四)狠抓燃煤治理工作。自开展农业生产性燃煤治理专项行动以来,及时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到镇村、农业企业、农业示范园区,严格按照清零工作要求,积极开展农业大棚、农产品加工、畜禽养殖方面的劣质散煤、简易炉具等燃煤设施生产性燃煤使用情况细致排查工作,并建立了农业生产性燃煤治理工作台账,全面掌握我区农业生产性燃煤治理情况。经自查,全区2万亩设施农业大棚均采用增设保温棉被、增温补光灯、电加热、生物质等清洁能源,全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畜禽养殖企业均采用电热、生物质等清洁能源生产。目前未发现使用劣质散煤和简易炉具等燃煤设施生产性燃煤使用情况。对全区进行地毯式排查后,要求镇街、村、农业企业、农业示范园区如发现有劣质散煤和简易炉具等燃煤设施生产性燃煤使用情况及问题,须立即上报,建立健全了工作报告制度。

(五)全面推进秸秆“五料化”利用    

1.全面落实责任。政府与各镇、街签订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责任书,落实岗位责任,各镇街及时成立了秸秆禁烧突击队,24小时坚守田间地头,巡回检查。实行区级部门包镇、镇包村、村包组、组包农户的包抓政策,加大执法宣传力度。    

2.项目示范推广。成立陈仓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专家小组,结合现代农机化装备及技术示范推广和农机化服务能力提升,强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和示范田建设。一是建立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示范田,实施新技术应用和引领。在虢镇、贾村、周原、慕仪建立示范田5000亩,全区辐射带动秸秆综合利用技术使用面积2万亩。并积极推广玉米免耕硬茬播种机、玉米精量播种机、秸秆饲料揉丝捡拾打包机、秸秆捡拾打捆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秸秆揉丝机、秸秆粉糠机等各类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机具,扩大秸秆离田、还田和加工的作业量,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加入秸秆机械化利用队伍,提升秸秆利用率和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引导合作社改善秸秆利用机械装备,提升秸秆利用效率。目前,陈仓区通过产业振兴项目再添进口大方捆进口打捆机1台,12盘大型搂草机1台。新增大功率大型拖拉机35台、玉米(大豆)免耕播种机11台、翻转犁25台、旋耕机22台、小麦宽幅播种机6台、小麦收割机26台、打捆机10台、抓草机8台、打草机3台、秸秆还田机1台、搂草机1台等各类秸秆利用机械152台。

3.强化培训指导。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以周原、慕仪、贾村三大园区为主,集中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和农机手代表进行“三夏”农机安全宣讲和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技术、小麦机收质量减损培训。在全区范围内进行田间巡回检查和指导。检查和指导收割机降低割茬高度、秸秆打捆机安全作业,提供维修和信息服务并指导机手安装秸秆粉碎装置,实现秸秆粉碎还田培肥地力,引导捡拾打捆机有序流动,扩大捡拾面积。

4.动员秸秆捡拾。为了提高秸秆离田量,扩大捡拾面积,我们多措并举:一是提前检修区内的80台秸秆捡拾打捆机,保障机械性能,全部投入“三夏”捡拾;二是大量引进外援打捆机180多台,捡拾打捆小麦秸秆,保证秸秆质量;三是引进外地秸秆捡拾揉搓机43 台,12盘大型搂草机8台,开展秸秆还田捡拾揉搓打捆作业,示范推广新技术,提高捡拾量;四是合作社拥有3台大方捆捡拾打捆机、2台大圆捆打捆机,附加搂草机、抓草机、抱草机、传输机等展示了秸秆捡拾的效率,实现了秸秆离田、堆放的全程机械化,减少了用工,提升了效益。

5.开展秸秆清田行动。为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11月24日我局在西虢宾馆召开了全区秋冬季秸秆综合利用专项宣教会,会议学习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及展望,发放《秸秆资源利用“五化”》宣传材料600余份,现场受教50余人。各镇街共组织各类培训会19场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为落实秸秆清田行动,我区下发了《关于紧急开展农业领域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全区农作物秸秆清运行动工作方案》,要求各镇街对辖区内所在村进行全面摸排,对田间地头还存在秸秆堆放现象的,立即进行处理。同时,我局成立了四个清田行动督查检查组,由分管领导带队,区农机中心、农技中心、桑果站、畜牧站对全区14个镇街进行了清田行动督查检查,督导各乡镇将秸秆清田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川塬镇街基本每个村都分布有秸秆捡拾打捆机,做到了秸秆捡拾的全覆盖。全区秸秆捡拾面积达到20.64万亩,小麦秸秆还田面积17.58万亩,秸秆捡拾打捆特色机械保持地区领先。小麦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率达到99.5%。全区收获玉米17.87万亩,秸秆18.58万吨。其中青饲料收储5.57万吨,秸秆还田13.01万吨。

(六)多措并举减少农业氨排放 

1.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方面。一是开展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处理调查。依照《全市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粪污有效治理实施方案》,在周原东王村、阳平野寺村各设立典型家庭散养示范户5个、典型养殖示范大户3个,监测养殖数量、粪污产生量、养殖方式、处理方式、治污设施、利用方式等,开展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畜禽粪污处理技术指导,并印发《全区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指南》,稳步推动畜禽规模以下养殖场(户)粪污有效治理工作。二是结合群众对畜禽养殖场粪污举报进行督导检查,在巩固往年畜禽养殖污染专项治理成效的基础上,按照“接到一起、查处一起、回复一起、跟踪一起”的原则,及时查处群众举报,防止乱堆乱放现象的发生,全年共处理畜禽养殖污染举报52起,并对畜禽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情况进行验收,确保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率只增不减、稳步提升。三是推广绿色循环种养模式,加快构建农牧结合、种养循环发展方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3%以上,减少了养殖环节的氨气排放。

2.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方面。在去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顺利达标的基础上,结合我区种植习惯,对我区3079.12亩轻中度受污染耕地通过农机、农艺融合技术,采用秸秆离田、深翻耕、减量施用化学肥料、增施有机肥、微生物菌剂等技术措施进行治理修复工作。继续在阳平镇、东关街道办事处轻中度安全利用类耕地推广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治理集成技术;加强对60.59亩严格管控类耕地污染源的日常监测、监控与巡查,杜绝新的污染源再污染。动态调整后增加的67.38亩严格管控类受污染耕地中的农作物(小麦),委托第三方进行集中收割,统一烘干晾晒封存,严控流入粮食加工市场,由有资质的谱尼测试集团陕西有限公司进行抽样检测,cd镉检测未超标。委托方与饲料加工企业签订相关销售协议将集中收储的小麦加工为饲料。通过加密监测核算出我去2023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7.8%,完成了省市要求的确保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到92%以上的工作任务。

3.农业节水方面   

(1)种植业节水    

一是做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建设。在全区10个以上粮食种植规模超过1000亩的新型经营主体种植基地落实节水灌溉措施,铺设输水管道35km并配套出水桩;新建水肥一体化设施示范区3个;滴灌、喷灌、微喷灌等新设施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推广示范节水灌溉模式1万亩。二是做好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在慕仪镇、周原镇共建成5.6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新建蓄水池10座,首部枢纽房8座,配套水泵8台,水沙分离器、过滤器及自动施肥器各8套,铺设输配水管网113.67km,安装多节自动伸缩喷头505套,实现种植业节水面积16300亩。在周原镇油坊村、高里村、亚子村实施0.5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项目,新建200方蓄水池1座,30m 2管理房1座,实现种植业节水面积5000亩。三是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升建设。在周原、慕仪、县功、新街等镇共改造修复渠系48.9km,并配套渠系建筑物;新建机井22眼,实现农业节水面积1.5万亩。    

(2)畜牧业节水    

一是改水冲粪为干清粪方式,即经济又节水,到目前,全区188家规模场干清粪利用方式达100%;二是大力推广动物饮水设备改造升级技术,即在鸡场、猪场等养殖场推广自动饮水器,全区36家蛋鸡场和14家规模猪场均实现了全面升级改造。截至目前,全区现有规模畜禽养殖场188家,其中生猪89个、奶牛2个、肉牛13个、家禽51个、奶山羊33个。   

(3)渔业节水,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动物。    

通过渔业生产技改,实现渔业用水循环、净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实现渔业生产节水新突破。一是完成中央渔业发展补助项目。该项目在陈仓区康农渔业专业合作社、阳平镇东枸村渔场、东关鲁家庄渔场、县功镇张家什字水库渔场实施,完成投资50.8万元,项目实施后节水是以前的三分之一。二是完成省级第五批专项渔业绿色发展项目。该项目由贾村镇冯家山渔场实施。总投资43.06万元,项目实施后节水达到一半以上。  

4.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方面    

(1)优化施肥结构。完成化肥减肥增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70.1万亩,占目标任务的100.1%,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到95.2%,其中小麦34.8万亩、玉米16.0万亩、果树10.2万亩、蔬菜9.1万亩。开展以小麦测土配方施肥为主的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工作,建设小麦化肥减量增效核心示范区7364亩,推广应用小麦缓释肥料370.5吨。推广小麦、玉米、果树、蔬菜配方肥2.1万吨,折纯0.84万吨,配方肥使用面积46.5万亩(亩施纯养分18.7公斤),占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积的66.3%。全区化肥亩均施用量与上年持平,化肥利用率提高到42%,施肥结构进一步优化,施肥方式进一步改进。    

(2)推广新型生物农药。推广浏阳霉素、井岗霉素、植物源杀虫剂和苦参素、甲氧基阿维菌素等新型生物杀虫杀菌剂6种,推广面积15.3万亩。引进了适合我区实际和无公害生产要求的一批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产品。在农药减量增效控制区推广生物农药使用技术、黄板、篮板诱杀、防虫网、PE无滴膜使用技术等,有效地控制了农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建立了农药减量增效控制使用示范区。    

5.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方面

结合秋季农资市场检查,利用近两个月时间,区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工作人员深入各农资门店大力宣传《农药管理条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管理办法》及《土壤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全区持有农药经营许可证门店85家,正常经营农药门店79家,印制下发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台账记录格式样本79份。同时,还为部分镇街农药经营门店配发了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桶。要求各农药经营门店及时建立回收台账,严格履行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义务,在其经营场所设立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装置,不得拒收其销售农药的包装废弃物,积极引导农药使用者及时交回农药包装废弃物。截至目前,全区预估农药使用量为38.28吨,包装废弃物产生量为4.13吨,回收总量为2.184吨,处理总量1.884吨,其中大包装再利用处理量1.573吨,其他焚烧数量0.15吨,填埋数量0.161吨,未处理量1.568吨(含往年库存)。    

6.废旧农膜回收利用方面

以减量使用传统地膜、推广使用全生物降解膜和0.015毫米及以上的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果树冠层果实着色薄膜,从源头上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推广应用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面积6.76万亩。其中,加厚高强度地膜6.0万亩,全生物降解地膜0.38万亩,综合统筹(果树冠层果实着色薄膜)0.38万亩,全区地膜回收率达到83%以上。2023年,全区地膜覆盖面积5.48万亩,棚膜覆盖面积0.974万亩。地膜使用量300.34吨,废旧地膜回收268.67吨,回收率89.5%;棚膜使用量521.6吨,废旧棚膜回收467.2吨,回收率89.6%。综合农膜回收率89.5%,顺利完成了市上下达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率达到85%以上的工作任务。    

(七)负责指导农业机械报废更新工作,加快淘汰老旧农业机械

我局积极宣传农业机械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对农机合作社、各镇街开展政策、业务培训2次,印制、发放宣传资料500余份。认真落实农业机械购置补贴惠民政策,2023年陈仓区农机购置补贴严格按照《2021—2023年陕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陕农发〔2021〕43号)文件要求,实行“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原则实施,使购置补贴项目做到公平、公正、公开,让政府放心,群众满意。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年度内下达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13.5229万元,全年实际兑付补贴资金613.5123万元,涉及购机户493户571台农机具(其中:兑付2022年第二批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1.766万元、报废更新补贴资金2万元;兑付2023年农机购置补贴资金579.8353万元)。截至12月31日,全区办理农机购置补贴机具997台,受益户数660户,加快老旧机械的淘汰步伐。

(八)协助做好涉及农林牧渔的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

配合生态环境部门对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处理,落实职能范围内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我局高度重视群众农业生态环境举报事件处理,按照“接到一起、查处一起、回复一起、跟踪一起”的原则,及时查处群众举报,以强化畜禽粪污整治,督促完善设施,巩固治理效果;特别是天气温暖期间,洪原村民对牧原养殖臭气多次举报,我们多次现场督促陈仓牧原进行设施更新整改,目前已排除隐患;全年办理群众养殖污染52起,并对畜禽养殖场粪污设施配套情况进行验收,确保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率只增不减、稳步提升。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是继续做好农业大气污染治理宣传工作,利用科技宣传月、农时季节、技术讲座等,给群众宣传地膜遗留对土壤的污染和对农作物的危害,引起群众高度重视,形成农产品收获后及时捡拾农田废旧地膜的好习惯,减少白色垃圾,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二是严把农膜进口关,严把农膜流通、使用的准入关,不达标的农膜不进店销售,不进田投入生产。三是建立台账,做好农资进存销台账,做到去向明确。四是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在农膜利用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公益岗位,组织人员及时进行地块废旧农膜清理,减少白色垃圾,营造干净卫生的人居环境。五是加强农业大棚生产各个环节的监管,确保农业大棚农业生产性燃煤使用持续清零。六是抓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遏制秸秆焚烧现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