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示公告

陈仓区妙鑫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中药材)项目实施方案

来源: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2023-01-18 10:50 浏览次数: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准确把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要求,努力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增强经营主体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和农业供给质量,根据宝鸡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2022年第二批省级农业专项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宝农计财发[2022]7号)文件精神,结合实际情况,特制定陈仓区妙鑫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优势特色主导产业(中药材)项目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实施背景

中医药是中国的瑰宝,有着数千年的应用史,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为华夏子孙的生命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年来,中医药产业蓬勃发展,中药材成为最具活力的朝阳产业,需求量迅速增长。中药因为天然、绿色、无毒副作用而独树一帜,成为世界人民喜爱的药品、保健品、化妆品和食品。2021年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提出,要实施道地中药材提升工程,加强道地药材良种繁育基地和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中药材规范化种植,鼓励发展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和联合社,推动建设一批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和产品信息可追溯的现代中药材物流基地。2021年9月1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要着力破解当前我省中医药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实施中药材质量提升工程,加快制定“秦药”标准体系,建设一批良种繁育基地。鼓励中药材“一县一品”、林下种植养殖,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培育一批龙头企业、示范基地。宝鸡市市委、市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巩固提升五年规划和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鼓励和支持中医药发展。

陈仓区西山地区自古以来素有采药和种药的传统,县域内种植药材品种多达100余种,其中柴胡远销安徽、广州,黄芩畅销西南各地。陈仓区西山地区种植的药材有柴胡、黄芩、黄芪、苦参、甘草、丹皮、白芍、山楂、桃仁、枣仁、地丁、山药等十几种。合作社位于“中药材之乡”的陈仓区拓石镇通洞村,依托关中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特别适宜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建设。项目建成后,对于加快推广柴胡良种,推进柴胡标准化规范化种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实施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中药材的保护和发展,在各级政府、科研单位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中药材生产研究应用专业队伍初步建立,生产技术不断进步,标准体系逐步完善,市场监管不断加强,基本满足了中医药临床用药、中药产业和健康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需要。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和《“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制定,2020年中国健康产业产值达到8万亿,到2030年达到16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其中,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将成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产业。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市场规模超2万亿元。在利好政策、大健康概念等因素影响下,中医药大健康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2025年有望达到7.5万亿元。柴胡是我国传统中药材,有和解表里、疏肝升阳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等疾病。柴胡是柴黄冲剂、柴黄片、坤净栓、柴枳四逆散、小柴胡片(颗粒)、逍遥丸、加味逍遥丸等中成药的重要原料。近几年,柴胡国内市场年需求在10000吨左右,陈货库存大约2000-3000吨,而正常的年产量在9000吨左右,日益增长的出口市场不但在年需求量2500吨基础上以16.5%的速度快速增长,而且对品质和规格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有鉴于此,发展优生区域的优质品质的规范化种植前景日趋向好,同时对产地加工能力的要求和提升也是非常严峻的考验。

宝鸡陈仓西山地区因独特的地理环境、独特的气候以及种类多样的生物资源,自古以来就是我省重要的中药材产区。近年来,在产业扶贫和乡村振兴等扶持政策的推动下,中药材种植面积不断扩大,2021年,宝鸡中药材种植面积18.53万亩,品种涉及柴胡、金银花、猪苓、山茱萸、板蓝根、苍术、秦艽、白芷等,中药材产量5.23万吨。其中,柴胡种植面积12.5万亩,占比98%。本地道地北柴胡(黑皮)因基源正确、品种纯正、品质优良、外观性状完全符合《中国药典》要求、有效成分含量远超要求标准、条形粗长、加工切片损耗低,从而广受市场及客商欢迎,形成了“陈仓西山柴胡”优质品牌的良好形象。同时,陈仓区西山地区中药材保护和发展仍然面临严峻挑战。一方面,由于土地资源减少、农户普遍种植单打独斗,部分野生中药材资源流失、枯竭,道地中药材供应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另一方面,中药材生产技术相对落后,重产量轻质量,滥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现象较为普遍,导致中药材品质下降,影响中药质量和临床疗效,损害了中医药信誉。此外,中药材生产经营管理较为粗放,供需信息交流不畅,价格起伏幅度过大,也阻碍了中药产业健康发展。因此,开展道地中药材北柴胡种子繁育,建设柴胡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很有必要。

二、陈仓西山地区柴胡种植现状

(一)基源品种引种混乱,普通种植户无辨识能力

陈仓西山柴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种植面积已达到十二万余亩,但种植的基源品种非常混乱,引种来源非常复杂。多数种子来源与甘肃陇西产区、庆阳产区和陇南产区,陇西产区柴胡为黄皮南柴胡品种,多为两年生,条形性状与本地北柴胡区别一目了然,有效成分含量无法与北柴胡相提并论;庆阳产区为北柴胡品种,但极易折断,断面具明显粉性且齐整,髓部少纤维性,与宝鸡柴胡区别较大,有效成分含量明显低于宝鸡柴胡;陇南柴胡多为红皮柴胡,亦属于南柴胡范畴。部分种子来源于山西临汾运城产区,山西柴胡与宝鸡柴胡同为正品北柴胡,但山西产区本地品种北柴胡种子极少外销,购买到的实际多为甘肃产区的柴胡种子冒充,来源非常混乱。近年还有部分农户引种非药用的藏柴胡品种看,藏柴胡为两年生,产量较高,经济利益驱动下扰乱宝鸡柴胡市场,破坏宝鸡柴胡形象。

宝鸡柴胡俗称黑柴胡,药典描述性状为外皮棕褐色,多纤维性,不易折断,芦头粗大隆起,多侧枝为显著特征,三年生中药材商品有效成分含量0.8%以上。宝鸡柴胡的质量内控标准为有效成分含量0.6%。中药材种子作为特殊商品,普通种植户无法从外观有效辨识基源、产地、成熟度、发芽率,进而确定播种量及种植时间,极易造成损失,即使种植成功也会因品种基源、有效成分含量差异给宝鸡柴品质口碑和整体形象带来相当大的负面影响。

(二)种植做务水平参差不齐,单产差距较大

在近年柴胡种植过程中,大部分农户未能按照宝鸡柴胡种植规程进行土地深耕整理,连茬种植,过度或随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硬化,导致柴胡根腐病严重,产量下降甚至绝收;相当一部分种植户未能在种子选购、播种量方面严格控制,种植密度过大,导致柴胡条形细小,分叉过多,严重影响中药材品种及产量,多数种植户亩产不足50公斤;部分种植户整个种植周期从未除过草,追过肥,任其自然野蛮生长,产量无法保证,遑论质量;西山地区虽然种植面积初具规模,但种植技术及做务方式五花八门,产量质量千差万别,急待培训引导。

(三)产地加工随心所欲,无统一标准

由于地理环境限制,柴胡采挖大多继续沿用人工采挖方式,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模式的发展。根据现行中国药典规定,柴胡芦头杂质应严格控制在3%以内,这就要求切片柴胡芦头需严格控制在0.5cm以内。无头柴胡已在市场大行其道,价格高达120--130元/公斤,仍有相当一部分种植在剪切芦头时仍按照传统方式留取1-3cm,致使大部分可加工无头货和切片货的中药材只能当做投料货使用,降低了高端商品率。

(四)市场价格无序竞争,影响产业整体发展

由于种植技术及产地加工缺乏标准化,导致产品质量差距拉大,市场价格出现较大活动幅度,不利于品牌知名度提高,不利于产业整体发展。

三、项目实施单位情况和技术力量

(一)项目实施单位情况。宝鸡市陈仓区妙鑫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4年9月,设理事长1名,理事5名,监事1人,管理人员10人、技术员23名,主要从事中药材种植、收购、加工和销售。合作社注册资金500万元,社员280户,其中带动脱贫户163户。该社是以中药材、花椒生产、贮藏、加工、销售为一体的合作社,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管理模式。合作社各项规章制度健全,管理运营有序,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主导产业为中药材及花椒种植,合作社引导中药材产业扩规模、提品质、创品牌、拓市场、延链条、增效益,全力打造产供销一体化产业链,不断提升中药材的附加值,推动了西山地区中药材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了药农、药商及企业多方互利共赢。

合作社成立7年来,先后获得陕西省省级示范社、宝鸡市市级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宝鸡市中药材示范基地、宝鸡市扶贫示范合作社等多项殊荣,合作社理事长李妙代是高级职业农民,先后被宝鸡市市政府命名的“创业之星”,宝鸡市团市委、宝鸡市农业局命名的“全市十佳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目前,合作社已建成标准化中药材示范园380亩,花椒960亩、带动周边群众建立标准化药材示范基地5000亩,年生产各类中药材580吨,销售额3000万元,带动药农650余户,农民每亩可增加收入5000余元。

(二)项目技术力量

合作社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秦药国际产业分会常务理事、陕西中药材体系首席专家王渭玲为基地技术总顾问,宝鸡市农技中心中药材专家谭根堂、陈洁,陈仓区林业站高级工程师高小明常年驻园指导,合作社拥有高级职业农民2名、中药材土专家3名、中级职业果农6名,形成了纵接国家中药材产业技术体系专家,横连省市中药材尖端技术的一批中药材高技术人才团队,培育了一批优秀的中药材土专家、职业药农和中药材种植能手,建立了一支较为稳定、结构合理的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职业药农队伍。合作社对该柴胡种植基地实行统一生产规程、统一技术培训、统一规划栽植、统一用药防虫、统一耕作施肥、统一采收烘干,保证选育生产出优质的柴胡品质,实现增产增收目标。

四、项目实施地点与规模

(一)项目实施地点

项目实施地点:陈仓区贾村镇郑家山村(繁育基地)和陈仓区拓石镇通洞村(推广基地和晾晒储藏区)。

(二)项目建设规模

1、在陈仓区贾村镇郑家山村新建柴胡种子繁育基地180亩。

2、在陈仓区拓石镇通洞村建设柴胡种植推广区500亩。

3、药材储藏区。新建钢骨架结构的药材储藏仓库280平方米。 

五、项目建设内容:

1、良种繁育

采购北柴胡主产区甘肃省等地区的北柴胡优质品种种质资源,在陈仓区贾村镇郑家山村新建柴胡种子繁育基地180亩。主要开展柴胡优良品种的引进、柴胡种子良种繁育、综合试验示范,选育出更适合宝鸡地区栽培的北柴胡品种。项目实施后,选育的柴胡优良品种抗病性、抗逆性、抗旱性明显增强,柴胡种子发芽出苗率从当前的80%提高到90%,产量从当前的每亩75公斤提高到90公斤,外观性状典型、产量高、性状稳定,柴胡皂苷含量达到1.0-1.2%,高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0版)标准。

2、推广田

在陈仓区拓石镇通洞村建设柴胡种植推广区500亩,将遴选出的优质品种,进行较大面积种植,开展柴胡规范化栽培技术集成示范,柴胡标准化栽培模式推广,推广种子土壤培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柴胡生态种植技术、柴胡病虫草害无公害防治技术。

3、药材储藏仓库

新建钢骨架结构的药材储藏仓库280平方米。

4、设施设备

购买拖拉机、旋耕机、翻转犁、药材收获机、东风高栏货车、装载机等机械设备各1台。

5、技术培训

主要开展柴胡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土壤培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柴胡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

六、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

(一)投资估算

1、良种繁育:

种子繁育基地180亩,购买优质柴胡种子每亩10公斤,需柴胡种子180亩×10公斤=1800公斤。合计每公斤150元×1800公斤=27万元。

土地深耕农机费用每亩100元,肥料每亩350元;种植播种费用80元;人工拔草每亩300元,追肥(有机菌肥、微量元素肥)每亩150元,田间管理每亩费用200元,种子采收费用每亩260元,柴胡采挖230元。综合成本每亩约1670元。种子繁育基地180亩,综合种植成本共计30.06万元。

共计57.06万元。

2、推广田: 

推广区500亩,其中土地深耕农机费用每亩100元,肥料每亩350元;种植播种费用80元;除草每亩300元,追肥(有机菌肥、微量元素肥)每亩150元,田间管理每亩费用200元,种子采收费用每亩260元,柴胡采挖230元。综合成本每亩约1670元。柴胡种植推广区500亩,综合种植成本共计83.5万元。

3、药材储藏仓库

新建钢骨架结构的药材储藏仓库280平方米,需15万元。

4、设施设备

约需资金73.2万元。

序号

机械设备名称

数量

单位

单价(万元)

合计(万元)

1

2004型拖拉机

1

27

27

2

旋耕机(1GKNB-250G)

1

3.5

3.5

3

液态翻转犁(1LYF-350)

1

3.5

3.5

4

药材收获机(4YX-200)

1

5.2

5.2

5

东风高栏货车

1

17.5

17.5

6

轮式装载机( DY946B)

1

16.5

16.5

7







总计

6



73.2

5、柴胡种植技术培训

共需资金10万元。主要开展柴胡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技术、土壤培肥与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柴胡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培训。

(二)资金来源

项目计划总投资238.76万元,其中财政专项补助资金100万元,合作社自筹资金138.76万元。财政资金主要用途用于购置良种繁育区柴胡种子及拖拉机、旋耕机、液态翻转犁、药材收获机、东风高栏货车、轮式装载机各一台。

六、项目进度计划

2022年6月一2022年12月。

1.2022年6月编制项目实施方案。

2.2022年7月—11月完成中药材种植、项目实施。

3、2022年12月收集项目资料整理归档,申请验收。

七、项目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分析

按照柴胡亩产量(三年生)120公斤,单价65元/公斤计算,每亩7800元;种子每亩产量10公斤,每公斤120元计算,每亩1200元,综合收入9000元。减去每亩成本5000元,每亩综合收益4000元,180亩共计纯利润可达72万元。

(二)社会效益分析

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具有产业链长、附加值高、成长性良好、市场前景广阔等特点。发展中药产业,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当地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和发展,可带动大批劳动力从事药材种植、加工、销售、运输等活动,经济和社会效益相当明显。一是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二是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传统农业向特色农业转变;三是促进地区土地流转,实现土地向集约化和规划化发展,农户在自愿的基础上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土地种植无风险的前提下,将荒废和零散的土地种植中药材,实现了经济效益最大化,从而也促使了土地向集约化和规划化发展进程;四是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在土地向集约化和规划化发展进程中,对种植中药材土地的路、渠等水利建设设施进行了完善。五是农民不离土地不离乡,减少了留守儿童、老人赡养社会等问题;六是种植中药材所产生的经济增长效应向周围的村、镇、县域扩散影响并得到逐步发展。

(三)生态效益分析

通过中药材种植,在恢复生态、保护资源、促进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方面都有一定积极推进作用;同时,缓解人多地少、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矛盾、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助推产业脱贫、增加农民收入都有重要意义。

八、保障措施

(一)加强项目组织领导。召开合作社理事会会议,部署项目建设工作,合作社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制定资金计划和项目建设进度计划,将项目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在项目资金管理上实行专款专户专用,设立转账,专人管理。在资金拨付上,实行验票拨款,切实保证项目资金安全,及时足额到位。

(三)项目管理实行责任制。由项目主管单位与项目实施主体签订项目建设目标责任书,实行分级负责。项目建设单位要及时筹措资金,严格按照建设标准及项目进度,规范操作运行,确保项目建设质量。

(四)加强督促检查。为了确保项目实施效果,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项目顺利进展,项目建成后对建设任务、项目实施质量、资金使用、建设效果等方面进行自检,项目主管单位对项目建设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严格检查项目指标完成情况、组织管理、资金管理使用及项目实施方案落实情况,严格验收标准,确保项目实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