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民互动 > 在线访谈

全区“十四五”规划专题访谈

来源:区发改局 发布时间:2021-06-28 08:47 浏览次数:

受访单位:区发改局

访谈嘉宾:区发改局党组书记、局长郭卫宁


主持人:“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编制好我区“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请您给大家介绍一下我区“十四五”规划的编制过程,以及目前编制工作的进展程度。

嘉  宾:我区的规划编制工作于2019年8月份启动,工作启动后我们就及时制定工作方案,成立领导小组,精心安排部署。确定了28个重大课题进行专题研究,为规划编制提供了基础支撑。同时在规划纲要编制过程中,我们按照坚持开门编规划要求引入第三方咨询机构参与编制,同步开展“关于开展坚持开门编规划,邀请社会各界为我区‘十四五’规划编制建言献策活动”,通过网络向社会各界征集意见建议,定向向50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企业代表、商会代表、行业协会代表等重点群体发出意见征集的邀请,征集收集各方面意见建议270余条,经过梳理吸纳意见建议122条,力求规划编制汇聚民智、体现民意。《规划纲要(讨论稿)》形成后,我们充分征求了区级四大班子领导,各镇街、区级各部门,市西山建委、市陆港新城开发建设事务中心,部分企业代表,部分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有关专家学者以及市级《规划纲要》编制组主要成员的意见和建议。尤其是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以及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和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后,结合会议精神贯彻,进行了再次修改和完善,与全市规划纲要进行了多次衔接,先后提交区政府常务会议和区委常委会议、区委三届十三次全会进行了讨论。3月17日区三届五次人代会对《规划纲要》进行了审议,并在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决议通过。目前我区《规划纲要》已经印发全区实施。

主持人:请您先介绍一下我区“十三五”规划总体实施情况。

嘉  宾:“十三五”时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4%,达到220.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9.6%,达到4.07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6.5%;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515元、14265元,年均增速分别达到7.5%、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55.59亿元增长到80.08亿元,年均增长8.3%;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56.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5年46.79亿元提高到85.95亿元,年均增长9.34%,高于全省3.34个百分点。全区三次产业结构由2015年的16.7 :55.1 :28.2调整为2020年13.0:52.5:34.5。全区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562个、家庭农场86个、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2户,“三品一标”产品认证57个。先后荣获“陈仓西山柴胡”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虢之国品•西山五美”陈仓农特产品公用品牌、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全区城区绿地率达到35.5%,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1.3平方米,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14.8平方公里。城市道路总里程从45.4公里增加到103公里,城市公交线路增加至14条,基本实现了主城区10分钟通达圈。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2721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7%,全区每千人床位数由3.6张增加到5.72张、每千人拥有医生数由1人增加到2.06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100%,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8%。“十三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各项任务完成良好,为全区“十四五”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主持人:去年区委召开三届十三次全会,提出要聚焦“五大板块”高质量协同发展,奋力谱写陈仓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请问陈仓“十四五”期间具体发展目标是什么?

嘉  宾:“十四五”时期,是我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追赶超越中争先进位,实现陈仓崛起的关键五年。“十四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以“一五六八”发展战略为总纲。“一”是发展目标,就是以陈仓崛起为目标,抢抓中省市发展各项政策机遇,以“两新一重”建设为契机,以“三城三区”建设为统领,着力推进陈仓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突破发展,力争实现在新时代追赶超越发展中提档进位,在全省经济综合排名中进10个位次。“五”是发展路径,就是统筹推进陆港新城、工业园区、城市城区、西部山区、渭北塬区“五大板块”高质量协同发展。“六”是发展定位,就是加快建设开放新城、文旅名城、宜居美城,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先进制造业创新示范区、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城市核心承载区,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陈仓力量。“八”是发展任务,就是强力推进城乡发展、产业提升、乡村振兴、基建赋能、民生保障、生态保护、社会治理和开放创新八大工程,确保规划任务落实落地。具体发展目标可以用5个“新”来概括,即: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速保持在8%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8.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8%以上,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55.4:35.1,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基本建成高标准市场体系,全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营商环境进一步提升,以阳平铁路物流基地为中心的物流枢纽集聚能力大幅提高,基本建成服务全省、承接国内、辐射“一带一路”的货物集散中心。生态文明达到新水平。秦岭、陇山、渭河等重要生态屏障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系统稳定性不断增强,污染物排放量持续减少,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人居环境进一步提升。民生福祉迈上新台阶。实现更有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居民收入和经济发展保持同步增长,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实现全面普及,公共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健全,多层次社保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治理取得新成就。社会信用体系作用发挥更加充分,平安陈仓、法治陈仓建设扎实推进,公共安全体系更加完善,应急保障能力显著增强,基层治理水平进一步提高,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

主持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有什么特点?

嘉  宾:本次规划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最大特点是突出高质量,聚焦民生保障,我们提出“十四五”发展指标25项,其中预期性指标20项,约束性指标5项,和以往相比大幅减少总量指标,更加注重效益指标、支撑指标,如结合我区发展实际设置了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三次产业结构、单位GDP能耗降率、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等具体指标。设置涉及群众收入、就业、上学、就医等方面民生类指标超过6项,既有针对性、又有很强的代表性。

主持人:我区“十四五”时期产业发展的思路是什么?

嘉  宾:“十四五”时期,在工业方面我们将着力打造装备制造、新材料两大百亿产业集群,推动食品饮料、生物医药、纺织轻工等特色产业壮大发展。在现代服务业方面,依托宝鸡阳平铁路物流基地,做强现代物流产业集群,推动传统商贸转型升级,构建“2+4+N”商业格局,着力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加快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在农业产业方面,我们将立足各镇特色,着力优化“一核、两区、八心、百园”农业产业布局,打造以周原、慕仪为主的现代农业核心区;建设渭北西塬旱作农业示范区和西部山地生态农业示范区;在全区建成粮食优质高产技术集成展示中心、设施蔬菜标准化生产展示中心、“畜-沼-菜”种养循环模式展示中心、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展示中心、有机苹果标准化生产展示中心、花椒标准化生产交易中心、西山柴胡生产加工中心、西山农旅融合示范中心;在全区打造103个现代农业示范园,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主持人:我区是宝鸡的主城区,但城市建设仍存在弱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宝鸡主城区定位要求仍有较大差距,“十四五”期间在城市发展方面,我们是如何部署安排的?

嘉  宾:“十四五”期间我区城市发展将按照“东扩、西接、南融、北跨”的发展思路,实施“双核驱动”,即重点打造中心城区和陆港新城两大核心板块。中心城区主要是做优做强城市功能。充分利用宝鸡市港务区会展中心组团的辐射作用,依托CBD金融中心、奥莱小镇、千渭时代广场等现代化大型商业服务设施,加快千渭之会东片区建设,完善商业综合体业态布局,打造形成区域消费中心、精品商业住宅中心,打造千渭商务服务区。加速虢镇老城区改造升级,实施商业设施提升,加快老公安局片区商业综合体招商运营,改造提升北环路,推进育才园、陈仓中路等片区开发,布局南环路商业网点,综合改造陈仓步行街、财富街等餐饮街区,彰显西虢饮食文化,打造“陕菜之乡”品牌,建设集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业态相互融合的老城区商贸文化区。陆港新城坚持港产城融合发展理念,以阳平铁路物流基地为陆港枢纽核心,统筹推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依托铁路港、公路港协同发展,构建互联互通物流平台,打通国际物流通道;发挥枢纽引领作用,拓展临港产业集群,壮大临港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以陆港新城(陈仓科技工业园区)为主体,统一管理开发县功、阳平、周原3个工业集中区,形成联动发展格局。实施陆港大道(西段)改造、陆港大道东延和高速北辅道等工程,协调连霍高速、北绕城高速、关中环线等骨干交通在陆港新城落地,形成内外联通的物流网络。推进给排水、电力、电讯、燃气、供热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陆港新城承载能力。同时我们将积极探索“城管+公安”一体化执法模式,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整合覆盖,切实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效率。

主持人:教育与医疗卫生是老百姓核心的民生需求,事关每一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请问,“十四五”期间,我区教育卫生发展重点是什么?

嘉  宾:在推动教育事业现代化方面,我区将逐步扩大公办幼儿园建设规模,加快城区学校扩容和农村小规模学校及寄宿制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化“大学区制”管理改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陈仓高中“省级示范高中”创建,扩建区职业教育中心,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强化学校专业和“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深化校企合作。持续推进“互联网+教育”,实施学校信息化设备更新换代工程,实现光纤宽带全覆盖;推进陈仓教育信息化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创客教育、微课程等新型教育教学模式试点工作,深入推进“四个课堂”建设,推动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在医疗卫生方面,主要是推进健康陈仓建设。重点是深入开展区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等升级工程。建设区级医院传染病区、区疾控中心公卫应急检验中心、应急物资储备库,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综合管理机制。强化区级医院—市三级医院技术协作、区级医院—镇办卫生院“县域医疗联合体”医疗服务模式,健全全区分级诊疗服务体系;推进“三医”深入联动,加强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妇幼保健服务水平,推进托育服务机构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对托育服务的多元需求。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建设。开展“智慧医院”建设,优化远程医疗服务,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持续推进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在线查询和规范管理,实现家庭医生在线签约服务。

主持人:乡村振兴是国家提出的重大战略,而乡村振兴关键产业振兴,我区在“十四五”期间将如何推动农业产业振兴?

嘉  宾:乡村振兴首先是产业振兴,对于我区重点是要构建具有我区特色的农业产业体系。“十四五”期间我区将按照“稳粮强牧、优菜兴果、融合创新”的思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畜禽产业将着力优化布局,提升畜禽养殖自动化管理水平,着力打造渭北塬区和西部山区两大畜禽养殖产业带。蔬菜产业坚持设施蔬菜与露地蔬菜齐头并进,建设千亩连片设施蔬菜示范园,打造关中西部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基地。果业分层次构建西部山区优质苹果板块和渭北东塬鲜杂果板块、渭北西塬水蜜桃板块。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食用菌、中蜂、干杂果、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加快区域特色产业规模化、现代化发展步伐。同时,我们将积极实施农业产业升级四大行动。一是农业生产能力提升行动,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和中低产田改造,实施田、水、路、林、电等配套建设,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良种繁育推广应用和耕种收综合机械化,到2025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3万亩。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以粮食生产托管服务为突破口,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梯队,制定农业托管标准,灵活应用全程托管、单环节托管、多环节托管等多样化服务方式,为小农户提供“一站式”农业生产性服务,助推农业实现适度规模及标准化生产。三是新型农业载体建设行动,重点围绕西部山区和渭北塬区农业产业发展,加快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园区、田园综合体、乡村旅游示范村、产业强村等。四是农业品牌建设行动,建立“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管控体系,积极开展“两品一标”认证,有效提升农产品品质;搭建品牌创建推广平台,构建“区域品牌+特色品牌”的品牌体系,不断扩大“西山柴胡”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积极打造“西山有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持续扩大“虢之国品•西山五美”品牌影响力。

主持人:目前,国家正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引导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十四五”期间我区在发展数字经济方面将做哪些工作?

嘉  宾:数字经济是我们“十四五”期间发展的一个重点,而发展数字经济首先要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十四五”期间我区将强化以5G网络为基础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加快5G网络在重点地区、重要场所、重要行业规模部署。同时,实施数字赋能行动,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力促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引导工业企业对接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全面开展智能生产单元、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努力建设西北区域最大的人工智能底层算法开发与输出中心、制造业产业大数据服务中心;积极发展数字农业,建设智慧农业园区和示范基地,打造一批农业物联网应用基地,推动果园精细化管理、设施蔬菜工厂化生产、畜禽养殖自动化控制;积极培育数据清洗加工、软件信息服务、数据应用服务等产业,鼓励企业利用互联网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加强联动和跨界合作,发展网络体验、智能零售、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模式,打造数字经济新实体,培育数字化新业态。